广东籍经济学家张卓元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

(原标题:广东籍经济学家张卓元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

据新华社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其中,广东籍经济学家张卓元被授予“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此前发布的公示材料显示,张卓元,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7月生,广东梅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长期从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与规律,在价格改革、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企业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提出许多颇具建设性意义的主张。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等。

将时钟拨回至74年前。那一年,张卓元在梅州中学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大学经济系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同时录取。出于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张卓元选择入读中山大学,后在高校院系调整中转入了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954年大学毕业后,张卓元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自此开启长达70年的经济研究生涯。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1991年秋冬在中南海召开的一系列高级别专家座谈会,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坐标之一——这一系列座谈会,不仅酝酿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也为1992年中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

和吴敬琏、林毅夫等知名经济学家一样,张卓元也参与了这一系列的座谈会,并在会上就建立合理的价格结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关系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

张卓元曾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回忆,座谈会上,与会的大部分专家学者比较支持市场取向改革,大家就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深入探讨,最终一致认为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主要根据是整个经济运行好坏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市场配置资源会比计划配置资源更有效率。

在随后的1993年,张卓元参与的文件起草组用了近半年时间,完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起草工作,一万五六千字的篇幅对市场经济各个子系统改革之间的配合关系和时间顺序做了细致安排。当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上述《决定》,中国开启大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张卓元先后参加了十几次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其中多数为党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文件,包括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中央文件。他的老朋友吴敬琏为此赠他“玉泉山人”雅号。

“参加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对于像我这样的理论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接触实际、了解中国国情,了解党中央如何作出战略决策、确定发展改革大局的学习机会。”张卓元在一篇自述文章说,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和论著都是在1993年-2013年这20年间产生的。

离开家乡数十年,张卓元谈吐间乡音犹存,对家乡的发展也殊为关心。在此前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张卓元说,广东的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广东要继续在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不断创造先进经验和做法,当好“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作用。

南方+记者 赵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