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华插旗槟城设服务中心 两栋透天厝藏「泛亚太」大布局
研华为落实在地化服务,采用零台干策略。位于槟城的亚太服务中心开幕当天,现场员工全为马来西亚在地人。(来源.研华提供)
1月24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两户连栋、外墙漆着亮橘色的透天厝,外头搭起米色帷幕,铺上红地毯,5头醒狮叼起橘子给现场宾客。这是工业电脑龙头研华在东南亚第1座亚太共享服务中心的开幕仪式。
未来,这座中心,除了提供该公司亚太区域客户产品维修,也将进行产品组装,以及技术咨询顾问等服务。
虽然,目前该中心规模并不大,仅40人,但服务范围将扩及泰国、越南、印尼,甚至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
为什么去年营收逾600亿的研华,第1座亚太服务中心是落脚槟城?
这背后,其实是这个工业电脑龙头「泛亚太」布局的滥觞。
首先,是呼应「中国加一」趋势。随着供应链近年相继撤出中国,该公司向来「跟着客户跑」,自然也得跟着走。甚至,撤出的不只是外商,研华亚太暨海外新兴市场区域总经理张敏忠表示,还有中国厂商也因为中国内需萎缩,为了寻找下一波成长动能,而来到东南亚。
更重要的,还有供应链移动,所带来的新商机。如商周2023年8月「亚洲新链崛起」系列报导中所述,马来西亚虽然有发展多年、成熟的电子聚落,但其实也面临缺工挑战,人才成本昂贵。因此,当供应链移动到此时,需要高度的自动化、智慧化,减少对人力依赖。台经院资深产业分析师邱昰芳表示,当制造业要布置智慧化产线,将成为研华的好机会。
但,为什么要立足马来西亚,布局亚太?
答案是:人才。
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东协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观察,在东协国家中,马来西亚的中高阶人才相对多。
同时,马来西亚以马来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另外,因为当地种族多元,各地方言,如广东话、福建话、印度人用的印地语也都流行。
例如,研华当地马来人员工,因为小学念的是华校,所以马来语、英语、中文都通。若再加上方言,多数马来西亚人能说上4、5种语言,在服务亚太区客户时,有强烈优势。
此外,据官方统计,马来西亚有六成回教徒,张敏忠表示,未来,这些人才除了能服务同样信仰回教的印尼客户,还有中东客户。
甚至,因为研华也在欧美建厂,同样需要人才。长期而言,研华在马来西亚培育的人才,未来,这些能通英文、又懂中文的人,也能输出到北美和欧洲。「你想想,假设你是美国总经理,这样的人才是不是很好用。」张敏忠表示。
虽然,一个台湾来的企业,要在马来西亚竞逐人才并不简单。「尤其外来的企业,挖起人来,那个一个比一个凶残。」而且,「永远都会有人比你出更高的价码。」张敏忠直言。
因此,研华正逐渐走入下个阶段:打造人才发展生态系。除了从学校阶段,就举办以物联网为主题的竞赛,提供冠亚军队伍实习机会;现在,该公司也预计要跟12所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目前已谈定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将在该校成立AIoT实验室。物联网课纲、实作教材一应俱全,不只在校生,连在职人士都能参与。
有意思的是,研华亚太服务中心在槟城开幕,与会者,却包括了该公司的越南、泰国分公司总经理。张敏忠解释,因为东南亚「已经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了,」人才和商机都相互流通。这其实,更象征着这个工业电脑龙头看待区域经济的思维转变。
过去,在研华内部,台湾往往和中国、香港绑在一起,称为「大中华地区」。但物换星移,张敏忠表示,台湾现在是跟东南亚划归一区,称为「亚太地区」。
研华内部看见趋势变化,不只插旗东南亚,要培育当地人才,甚至,也要强迫台湾人才走出去。今年目标就是要串起台湾跟东南亚,相关单位KPI也一样,1年要3个部门专案都和东南亚有关。
过去,从政府到商界,曾数度推动「南向」,但仍挡不住「西进」语言的方便,与地理位置的优越。不过,如今在「中国加一」的潮流下,南向已经不能再只是口号,而是企业都得重新思索的现在进行式。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第18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