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区天韵小学:项目式学习打造无边界课堂
新建的教学楼会是怎么样的呢?“大楼的形状就像一架三角钢琴,楼顶是钢琴的盖子,楼层的高低代表着琴键的音区。大楼完工的那天,一定会很惊艳!”广州黄埔区天韵小学学生卜君昊表达了对校园改造的畅想和期盼。
这是天韵小学开展“校园微改造”项目式学习的成果之一。自2020年建校以来,天韵小学立足新课标教学要求,以项目式学习活动为抓手,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整合学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项目式学习是探究复杂、真实问题的过程,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项目任务,启迪学生以多元作品呈现学习成果。这对习惯于传统授课模式的教师来说,是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变革,天韵小学不少教师一时难以适从。
“为了让项目式学习真正落地,我给教师们提供一些方向指引,建议他们依据季节变化、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与孩子们的日常强相关的情景或事物这三方面,去寻找项目式学习可切入的主题点。”天韵小学校长曹利娟说。
天韵小学校园里,机械声隆隆作响,忙碌的工程车穿梭于工地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观察正在施工的教学楼。“孩子们对工地很感兴趣,从日常入手,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校园微改造’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说不定能培养出一位工程师呢!”曹利娟笑道。
从扩建的真实情境和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学校引导学生对大楼的建成、校园的改造等方面进行主题探究,创作出了类型多样的项目式学习作品。学生刘雨萱用卡纸、胶水等制作了一个拥有地下三层的简易建筑模型。在她眼中,学校未来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新的活动场所。学生刘孜祎则用玩具积木搭建了宠物角。这一想法启发了曹利娟,“宠物角”的设置能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亲近大自然,学校将会在优化设计后采纳学生合理的建议。
明确了寻找主题的方向,如何将项目式学习的驱动性问题与学科知识相融合?由教导处统筹,天韵小学动员全体学科教师参与项目式学习设计,将学科知识点、学科特色与学生兴趣点相结合,做到全学科全过程覆盖。
立足季节和环境的变化,天韵小学围绕“一朵花是如何生长的”驱动性问题,开展主题为“花的王国”项目式学习。学生们在语文课上诵读以花为主题的诗文、制作阅读卡,在数学课上测量计算花朵的周长、质量……
劳动强调直接体验和动手实践,该如何融入项目式学习中呢?“三八妇女节时,我们在劳动课上立足节日情境,以花为元素开展感恩教育。”教师王洁纯带领学生制作精美的手工花,在节日当天送给妈妈、教师。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技能,培养跨学科整合思维。“这种思想意识上的改变让我感到特别惊喜。”教师梁健炜分享,一位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了《花朵小史》后,了解到不同种类花朵开放的时间,然后结合科学课上学习到的植物习性,用花瓣制作了一个手工花钟。这份特殊的作品,让梁健炜深刻感受到项目式学习的魅力和意义。
随着经验的积累,天韵小学探索出了一条“以终为始”的实操路径,项目式学习变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为自下而上的自发行动。“我们以成果为导向,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去预设作品,再根据作品倒推活动流程的设计。”天韵小学教导处主任曾方君表示,教师们会以作品的可操作性、作品生成的审美度等方面为起点,积极进行头脑风暴提出想法。
“这样一来,我们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还兼具‘工程师’或者‘产品开发师’的双重身份。”在教师林燕敏看来,教师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视野,学会把教学分解成“工程项目”,以开发某种产品的理念对待教学。
在“星空课程”项目式学习中,科学学科和美术学科联动,引导学生设计、制作火箭模型。“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仅要懂设计美学,还要了解火箭的基本构造等原理,最终的作品才具有科技美感。”林燕敏说。
天韵小学的项目式学习做到了“月月有主题,级级有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传统的教学让我觉得枯燥,有了项目式学习后,我接触到了更多领域的知识,掌握了更多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技能,更加了解世界。”学生刘佳翰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蒋颖妍)
作者:刘盾 蒋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