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交通大学校长勾勒合校新蓝图 林奇宏:以终为始 改变方能超越

小档案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校长林奇宏。 图/校方提供

合校的宏大愿景

110学年阳明交大师生相关资料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在2021年2月1日正式诞生,代表了台湾高等学府在全球高阶人才竞争的关键改变。首届校长林奇宏在他给所有阳明交大人的公开信中,开头就说「合校经历了超过20年的探索」方得完成,他在承担重任之时,感觉肩头上的担子无比沉重。时至今日,20个月已然过去,林奇宏在本报专访中表示,曾经是两所性格截然不同的大学,合校带来许多文化的冲突,磨合是大家一定要面对的课题,20个月相较20年,只是时光的一角落,合校的方向十分确定,合校「三部曲」每一部都彼此延续,团队会一步又一步地稳健走下去。

两校积极融合 1+1>2

专访这一天,林奇宏眼睛才动了个小手术,护健期间须戴墨镜遮光害,直率爽朗的林奇宏丝毫不以为意的面对摄影镜头,略带诙谐的侃侃而谈阳明交大合校大事。他笑着说,除了校徽、校歌以外的事情,他都会很积极的努力去解决。以下为林奇宏专访重点内容摘要:

问:交通大学和阳明医学大学的两校合并综效,外界都在看一加一是不是真的大于二?校长以哪些指标作为效益的重要评估?

答:2021年2月「国立阳明交通大学」挂牌后,两校学生上课如常,心理上是有准备两校融合,这段期间刚好遇到疫情升级,许多课程都改为网课,没有实体校园的距离感。111学年度新生是第二届学生,9月5日开学日首度跨越80公里的距离,扩大举办新竹光复校区及阳明校区的新生互访,还有线上线下并行的系列活动,这一届新生人数阳明约500人、交大约1,200人,实际上不可能让这么多学生移来移去,但透过活动让师生们一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校」,是一个实质融合的开始。

对于合校进程,我有三部曲:「稳定中,求融合」,「融合驱动改变」,「改变方能超越」,三部曲没有清楚的休止符,每一部曲都延续进行。现阶段是「稳定中,求融合」,规划上做到「移动学习,共同学习」,第一步是松绑课程,把过往只有必修和必选课程重新安排,让两校学生可以跨校园互相选课,但前题是不追求数量的平等,校方提供诱因,鼓励融合。

这也马上碰到实际的限制,例如学生住宿问题,为避免造成过多折腾,我们以「先期试办」项目,如资讯学院于阳明校区成立了「跨校区合作推动办公室」,提供阳明校区各学院及各教学医院资讯专业领域的咨询服务,扮演桥接资讯与医学相关领域合作的角色,包含学术研究、教学、及服务三方面,让资讯领域的前瞻技术能在医学相关领域充分发挥,该平台拟定具体项目:建立学术研究合作管道、推动教师合作研究计划、规划跨域学程与师资、跨域共同指导学生专题与硕博士论文、推动资讯学院与友校及教学医院在智慧医疗领域之合作、提升本校在社区健康照护之品质与量能。

设产学创新学院 全台第一

问:交大校友对合并不满的问题,近期处理如何?有否影响校友募款及向心力?

答:校友的批评指教,校方向来诚心接受,我们收到的许多问题将之转化为高等教育新思维的趋动力量,落实在「融合驱动改变」的理念上。基于合校已确立长期目标,短期挑战在try and error中,一步步前进,以终为始,莫忘初衷。由于国情不同,国内大学校友募款方式与国外不同,过去和现在也有不同模式,阳明交大2021年8月设立全台第一所「产学创新研究学院」,与台积电、联发科等七大高科技企业以产学共创模式,共同培育下世代半导体高阶研发人才,这是产学合作,也是校友们贡献。也由于台湾在全球半导体重要角色,半导体产业及研发能量甚至跨出经济或学术议题,成为重要国家安全、区域安全议题,近期有许多国外大学因此向阳明交大敲门,签署学术交流备忘录等,这是我们难得有机会向国际募款。

医学+半导体 强化竞争力

问:这确实是新的改变,校长指出第三部曲的「改变方能超越」,是从这里开始吗?

答:阳明和交大过往各自已在医学、半导体等等尖端科技有深厚的基础和卓越表现,合校之后躬逢其盛,各学门都有新的扩张,再生医学、免疫细胞、量子运算,对阳明交大带来改变的关键点。「改变方能超越」,我们要超越同侪大学院校、超越国际竞争者,这是非常重要的契机,我相信未来3年、最多5年,就能见真章!

未来的国际领导人才要拥有专业内涵、团队合作、跨域创新的三大条件,合校后的阳明交大就是志在成为兼具专业与跨领域学习的大学,学系规划为三大学群,包括:一、生医:可分为医事证照科系(医、牙、药、护、物辅、医技、医放)与非证照的生医科学学系,培养真知力行、仁心仁术的医事人员及生医领导人才;二、理工:包含电机、资讯、理学、工学、光学等范畴;三、管理与人文:包含资管与工管,人文涵盖外文与社会传播。

阳明交大相当重视突破框架的教育未来式,未来的高等教育会从目前线性的、单向的、有秩序的传授专业知识、系统与技术,进化到动态的、复杂的、不确定与模糊的,应让学生能面对未来关键问题,正面思考并自主学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除了校内教育与学术系统,外部有许多校友的支援,可以共同成立一个非营利的且专业的团队,结合科学家、工程师、医疗团队、企业家、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等,共同面对新世界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