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余地也不留!欧盟公布最终裁定结果,不料内部出现多个反对声

据金投网报道称,欧盟近期公布的一项终裁结果显示,上汽集团及其子公司所生产的电动汽车,除了要缴纳适用于所有进口电动汽车的10%的基准关税之外,还需适用最高达35.3%的税率。比亚迪将面临17%的额外关税,吉利则面临18.8%的额外关税。这些额外关税已于不久前生效,且会持续五年时间。此外,欧盟在声明中提及会继续进行谈判,这似乎为后续的其他方案留出了余地。不过,从欧盟的态度以及美国游说所产生的结果来看,继续谈判的难度颇大,前景不太乐观,当然也存在谈判成功的可能性。

欧盟作为美国的主要盟友,在中美博弈的局势下,不得不摆出某种姿态。但欧盟各成员国的内心,对于对抗中国的做法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这并非仅仅是一种短期的经济打压手段,其背后有着更大的企图,那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贸易制裁方式,迫使中国在其他关键领域做出让步,特别是在市场准入、对欧投资以及技术转让等方面有所松动。可是,这种策略的成效极为有限,因为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了。

与此同时,美国在这一时期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美国打压中国的手段,欧盟都看在眼里,其离间中欧关系的手段甚至被欧盟照搬。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在国际社会中只会产生短期效果,却严重破坏了各国之间的信任。当前,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仍在持续,美国一方面在其中煽风点火,另一方面举着“人权”“自由”的旗帜,装出一副世界“道德楷模”的样子。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看透了其“伪善者”的真面目。中欧关系恶化,显然欧洲遭受的损失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冯德莱恩做出某种“抉择”之后,欧洲内部存在诸多分歧。德国和意大利就有着不同的意见。此外,法国还非常积极地站出来,想拉德国一起对抗中国,然而德国却表示对此不感兴趣。意大利一方面似乎与德国一起对抗中国的汽车行业政策方针,但另一方面意大利对中国实行着优待政策,并且和中国在贸易方面涉及范围广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尤其明显。之后西方媒体曝出意大利和中国关系融洽,可这一情况却让意大利内部很不满,因为他们觉得意大利政府这样做是在捍卫本国利益。

另外,在欧盟内部,针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并非一致。欧盟中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大多倾向于务实地处理对华关系,然而欧洲议会议员常常出于政治利益考量而站在对抗性的立场上。中国外交部也屡次着重指出,任何企图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径都将遭到坚决的反制。当下,欧盟的对华政策有着显著的“分裂性”特点。这种分裂不但在欧盟的不同机构之间存在,而且在各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差异方面也有所体现。欧盟委员会主要着眼于经贸利益,而欧洲议会更多地受到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左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德国汽车行业人士普遍觉得,欧盟的关税政策给欧中交流与经贸合作带来的是负面影响,拖累了欧洲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且妨碍了欧洲急需加速推进的绿色转型。柏林勃兰登堡汽车供应商协会国际部负责人米夏埃尔·博斯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称:“欧盟的这一决策不但会加剧贸易争端,最终还将对全球自由贸易造成严重损害,而且完全不能解决欧洲汽车工业所面临的战略性和结构性问题。这一政策必然也会阻碍德国和欧洲的电动汽车推广,从而威胁到碳减排目标的达成。”

中国企业期望能在公平、透明的环境里竞争,从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欧盟若要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并达成自身绿色转型目标,则需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中欧双方仍存在通过对话协商达成互利共赢道路的机会。未来的谈判与磋商会是一个关键节点。中国企业与政府要具备足够的智慧与耐心,持续推动中欧经贸合作,进而让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乃至全球市场上展现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