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时代 名医直言:一定要深刻反省彻底检讨这些事

疫后时代 名医直言:一定要深刻反省彻底检讨这些事。(示意图/Shutterstock)

截至9月27日为止,全球已有超过二亿3千万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而且造成近480万人死亡,全球至少第一剂疫苗接种率为44.4%,完整疫苗接种率则达33%,可以说相当积极力拼疫苗接种覆盖率,盼能尽快终结病毒。

但新冠肺炎病毒极其诡异,变种快速,包括英、美在内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已由英国株(α)被传播力更强的印度株(δ)取代,每日确诊人数不减反增,不过,死亡人数在疫苗接种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已明显下降,住院及重症也相对减少。

根据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分析,未来新冠病毒将会流感化,年复一年,不会消失,我们的应对措施,不再是执意消灭病毒,也不是要清零,而是要重新思考怎么与病毒共存。日后的目标,不再是死盯每天的确诊,而是如何控制重症,减少住院、降低死亡率。

所以,美国流行病学家也是世界卫生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应对小组负责人Dr. Maria Van Kerkhove(玛丽亚·范克尔霍夫)曾指出,「过去我们在公卫措施及医疗处置对疫情都已发挥相当作用,不管筛检、诊断、疫苗、治疗都呈现正面效果,但这种病毒可能随时变化,对策有时无法即时因应」。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变种病毒提出警告,变种病毒的来袭与变异,会一次又一次的传播,不可不防,与病毒的攻防战,已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有长期应战的准备,我们的生活也要做全新的思考,并要做适时的调整与改变,所谓新常态(新正常生活)(New Normal)。以下针对我们的生活型态、消费方式、疫苗接种、疫情之下的健康公平权、生态保育、心理调适及国际旅游,如何因应与读者分享,当然也会介绍一些与经济及生活科技相关的改变。

一、消费型态的改变:行动支付

根据万事达卡(Master Card)的调查发现,目前行动支付使用率提升3成,60岁以上民众每天使用行动支付,超过75%的人买东西爱「哔」一下,72%台湾民众认为电子支付比现金安全而且卫生,「优惠快速、存载具方便、不想用现金、干净卫生」是消费者使用行动支付的5大诱因。

目前行动支付的场域,以便利商店、超市、量贩店、网购及外送为主,至于行动支付前五大消费品项为:(1)餐点(2)生鲜杂费(3)缴费(4)咖啡等饮料(5)交通工具,显见台湾的消费者不仅认同行动支付的安全性,同时也非常重视支付选择的多元性。

(图/常春月刊提供)

(图/常春月刊提供)

(图/常春月刊提供)

二、生活习惯的改变

疫后时代可能在生活习惯方面会做一些改变:戴口罩的时间及频率增加、随身携带消毒酒精或干洗手液、共餐时自用碗筷,每份餐食要有公筷,用餐时尽量避免高谈阔论或大声喧嚷;咳嗽时注意咳嗽礼节;问候少握手改用其他方式彼此道安问候;公厕、公用电梯按钮、手扶梯扶手等容易多人碰触的地方要定期消毒。

此外,公用交通工具定时清消,大量群聚必要时要戴口罩(如大型演唱会、大型赛事等);公共场域要注意通风良好;医院及长照机构限定陪病人数、减少探病,如到医院就诊,尽量采预约制,避免在医院逗留太久等。回到家要赶紧洗手、更换身上衣物,最好可以洗头洗澡,预防将外面的病毒带入居家空间。

三、新冠肺炎流感化

一年多以来,全球饱受病毒肆虐,但各国亦即时因应部署,强化筛检的落实、疫苗及药物的研发,虽因新冠病毒变异快速,但如果疫苗接种的覆盖率达到70%,就能像每年的流行性感冒,虽有人受到感染,但不至于造成重症或死亡。今年九月一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一篇研究指出,接种疫苗后染疫的风险会降低、确诊后无症状的机率会提高,与未接种疫苗相比,完整接种2剂疫苗后,重症、住院及死亡的比例都有下降。

(图/常春月刊提供)

研究显示疫苗虽未能完全预防感染(即所谓的突破性感染),但确实能降低染疫者的严重程度。这正是我们要面对的情境,即所谓与病毒共存,病毒变异时刻发生,有如流感一般,每年都可能需要再施打新的疫苗。

四、疫情之下可以造成贫者愈贫与健康平等权受到挑战

根据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2020),全球财富减少7.2兆美元,低收入国家受到的冲击更大,疫情拉大了贫富差距。根据乐施会(Oxfam)2020年发布的《世界不平等报告》指出,全球十大富豪因为疫情赚到的利润,足以拯救全世界的「疫后穷人」。

因为疫情的关系,极端贫穷的人数,增加2至5亿人,另外,全世界因性别歧视,全世界有1.12亿女性工作者,因性别不平等遭受失业、贫穷、染疫的困境。联合国卫生组织也不断呼吁已开发的富有国家应该重视健康平等权,提供免费疫苗给予贫穷而且未开发的国家。国内而言,疫情也同样负面影响社经较弱势的族群(如低收入、残障弱势及游民……等)。

五、重视防疫措施及卫生安全议题

经过这次的疫情冲击,由于担心疫情无时不刻再爆发,各国在防疫措施上,皆会严格要求,从戴口罩、量体温、维持社交距离、避免群聚与广泛检测及疫苗施打等多方面着手,相关隔离措施商品、国际农产品检验等,亦会相对谨慎且有更严格的规定,甚至祭出罚则,也因此这些防疫作为将会成为全球各国奉行的新常态。

另外国际旅游、国际移动与国际交流,在短中期都将会大幅度地缩减。如何改变成国内旅游、室内健身,公园及公共场域的活动或观光景点之游憩、休闲,也是我们要正视的课题。

六、疫情延烧后的心理调适

根据美国疾病管制署(CDC)的统计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逾4成民众出现不良心理或行为健康问题。另外在今年《JAMA Pediatrics》的研究分析回顾共29项研究共80000多名参与者,年龄4~17岁,在疫情严峻期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态,包括悲伤、食欲不振、对活动失去兴趣、失眠,特别像今年九月六日新北市幼儿园的群聚事件,更易造成老师、家长及学童的恐慌,此时需要家长及老师们及时沟通与支持。

又根据今年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及台大医院环境职业医学部医师共同设计一份网路问卷,结果显示,有一半之医护人员因工作压力感到沉重负荷想转职。

(图/常春月刊提供)

针对上述心理压力衍生的问题,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叶雅馨主任有5招可以寻求内心的平静:

(1)减少新闻讯息、(2)专注可控事物、(3)写日记抒发内心感受、(4)维持生活动能,不要太闲、(5)检视自我情绪,避免无故发怒或沉默不语。

七、疫情下对自然环境及生态保育的维护

由于过去的滥垦、滥伐,加上猎杀及捕食,使得自然森林的野生物种受到迫害,像蝙蝠本来有1200种,现已绝种了四分之一。原来的栖所遭人为破坏、逼不得已四处逃窜,使得蝙蝠与人类生活范围更加靠近,甚至重叠;加上其粪便(夜明砂治眼疾)及干尸(治咳嗽)被用于中药材,间接导致此次病毒侵犯人体。其他像穿山甲也被捕杀用于中医稀有药材而濒临绝种,我们更应吸取经验,痛定思痛,不能再破坏原有野生动物应有的栖息居所。

另外更值一提的是在今年世界地球日,由Apple TV+拍出一部纪录片叫「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横跨五大洲,超过三十个城市,利用无人机拍下了很多动物自由出入的珍贵照片与影像,见证了全球封锁、人类行动受限下,自然环境与动物找回原来生活样貌,天空变蓝了,江、河、湖水变清澈了,碳排放量减少了。这也再次提醒我们疫后时代如何给大地新的面貌,如何积极推广节能减碳,如何维护大自然,应该要严肃面对与落实执行,否则自然必会反扑,进而侵犯我们人类。

八、生活e化,数位转型

病毒带来的冲击,势必加速数位转型,将来的生活会有更多e化的生活科技,诸如远距教学、线上学习、数位课程、视讯会议、远距医疗、健身房线上运动教练、更贴近生活的网路购物、餐点外送服务、电子商务、宅配等,我们一定要视为常态。

加上人工智慧(AI)、虚拟实境(VR)、扩增实境(AR)及物联网(I.O.T)的普遍应用,资讯的流通更快速,如果在个人隐私获得充份保护的原则下,你我都不能置身事外,一定要懂得适应与应用,否则因为数位落差(Digital divide),则平日的生活将受到限制,而产生很多障碍与不便。

九、面对疫情造成经济冲击的因应措施

疫情之下,重创全球经济体系、产业断链、国际旅游、各项交流及经济活动中断,消费大幅减少,冲击国内服务业,全球贸易萎缩,相对各项产业发展也受波及,反观台湾,由于我们疫情相对稳定,但在全球疫情残酷笼罩下,仍陷僵局。

在「防患疫情」与「经济复苏」两相权衡下,纾困补助,振兴经济方案,亦要及时推出,政府已于今年6月启动纾困4.0方案,如五倍券的发行。对于内需各行业(旅游、餐饮等)纾困力度要大,才能够复苏,我们不能「病死」但也不能「饿死」。当然产业链如何复链,「分散」与「多元」的调整,更要灵活应用。

当今之计,在疫情危机之下,如何化危机为转机,产业必需加速数位转型,从「数位化」到「数位优化」及到真正的「数位转型」,有很大的挑战。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机器学习、大数据、5G以及云端等相关技术,在疫情肆虐之困境中,一定要全力冲刺、快速发展、展现其应用价值。短期可以在远距医疗着力,透过AI来进行新冠肺炎广泛快筛、基因排序等,在经济或其他相关活动也许要尽量使用数位化的电子商务、外送服务及居家办公等。

新冠肺炎,从2019年底,迄今已近二年,对人类造成了巨大影响,全人类因染疫造成大量的死亡,人民受到震惊、生活也遭遇到巨大的冲击,出现过去不曾见过的转变,世界各国均加强防疫措施与边界管制,所有的经济活动因而被迫停摆,国际交流及旅游中断,政府因应变局不断提出纾困及振兴方案,全球陷于紊乱,数位科技加速转型,预料将来的生活模式会带来重大变化,恐无法重拾原有生活步调。

(图/常春月刊提供)

疫后时代我们一定要深刻反省,彻底检讨六大面向(自然环境、公卫医疗、伦理平等、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生活科技)进行翻转式的改革,我们的心态与作为也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才能营造真正的疫后新常态、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