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北管「子弟窟」 北管轩社文物普查发表
从现场展出的文物如大狮旗、铜锣及三弦,可发现北管物件包含了织艺、金工及雕刻等工艺技术,可谓有形与无形历史资产的宝库。(吴佩蓉摄)
从现场展出的文物如大狮旗、铜锣及三弦,可发现北管物件包含了织艺、金工及雕刻等工艺技术,可谓有形与无形历史资产的宝库。(吴佩蓉摄)
从现场展出的文物如大狮旗、铜锣及三弦,可发现北管物件包含了织艺、金工及雕刻等工艺技术,可谓有形与无形历史资产的宝库。(吴佩蓉摄)
今(27日)县长林姿妙颁发感谢状给13个协助普查计划的社团,盼成果可让民众了解「北管戏曲」对于宜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吴佩蓉摄)
今(27日)县长林姿妙颁发感谢状给13个协助普查计划的社团,盼成果可让民众了解「北管戏曲」对于宜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吴佩蓉摄)
今(27日)县长林姿妙颁发感谢状给13个协助普查计划的社团,盼成果可让民众了解「北管戏曲」对于宜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吴佩蓉摄)
宜兰县为全国著名北管「子弟窟」,北管社团的数量及人才均具全台重要性;县政府为传承其文化特色,向中央争取经费,分年分期办理社团文物普查,目前已完成第1期,第2期办理中;今(27日)县长林姿妙颁发感谢状给13个协助普查计划的社团,盼成果可让民众了解「北管戏曲」对于宜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宜兰北管戏曲可分为「西皮」及「福禄」两系统,全盛时期曾有200多个演出组织,早期北管子弟团参加地方庙会,为了互相比拚,不惜耗费重资聘请师傅制作细致的锦旗、戏服、锣鼓架等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及掌声,投入其中的执着拚劲,而有「憨子弟」之称。
随着时代变迁及娱乐形式的多元变化,北管的盛况已大不如前,县府为推动北管文化的保存与延续,希望透过北管文物的调查,让大家了解宜兰北管的辉煌时代。
县府分别于2008年、2009年登录「汉阳北管剧团」及「宜兰总兰社」为县内「传统表演艺术」类文化资产,其中「汉阳北管剧团」更获得文化部登录为国家「重要传统表演艺术」,足见宜兰北管戏曲在全台的重要性。
为此,县府委托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办理第1期的普查计划,已完成宜兰市、礁溪乡、员山乡及壮围乡4个乡镇的普查,计有231件文物资料录案,第2期溪南地区罗东镇、五结乡、冬山乡及三星乡,普查计划也在进行中,后续将征求各社团的保存意愿,办理相关文物列册或指定程序,做更妥适的保存及展演资源。
文化局表示,目前第1期跟中央争取138万的经费,第2期为143万,第3期待文化部核定计划经费后,预计2024年办理,包含头城镇、苏澳镇、大同乡及南澳乡。
林姿妙县长表示,第1期文化普查已结束,感谢13个社团对文化推动奠定良好的根,这些根需要根深蒂固,盼宜兰县能成为一个文化艺术的城镇,「输人毋输阵,输阵歹看面」,每个人都扮演重要角色,希望北管文化能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