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美國謀算:當制裁「革命屠夫」選上了新總統?

6月18日,在德黑兰的清真寺内完成投票的伊朗少女。 图/欧新社

文/杨庭辉(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伊朗在6月18日举行了一场结果早已笃定的总统选举。事缘牢牢掌握参选名单的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否决了前议长拉里贾尼(Ali Larijani)和副总统贾汉吉里(Eshagh Jahangiri)的参选资格,令获得强硬保守派拥戴的司法总监莱希(Ebrahim Raisi)当选变得毫无悬念。

过往伊朗经常声称其总统选举有很高的投票率,以此驳斥选举合法性不足的批评。然而,在宪法监护委员会愈趋离谱的筛选前提下,今届的总统选举仅得约48.8%的投票率。这个数字虽较选前预计的约四成投票率略高,但跟上届总统选举的约73%投票率相比,无疑是相形见绌。

无论如何,莱希当选对伊朗的内政外交也将影响深远,值得仔细分析。

获得强硬保守派拥戴的司法总监莱希(Ebrahim Raisi)当选,伊朗的内政外交也将影响深远。 图/美联社

▌政权刽子手的平步青云

对西方世界而言,莱希在竞逐2017年伊朗总统选举时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不过,莱希在伊朗国内早已是赫赫有名的政权刽子手。

伊朗在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后,莱希在国内西南部的大城市担任总检察长,然后在1985年转往首都德黑兰担任副检察长,更在三年后被委任为清肃反伊斯兰革命份子委员会(亦称「死亡委员会」)的骨干成员,期间处决了数千名政治犯。此外,莱希在镇压2009年伊朗绿色革命、2019年至2020年大规模反政府示威,都担当重要的角色。

由于莱希反人类罪行罄竹难书,所以他在2019年起被美国正式列入制裁的名单。如果制裁令未被解除,莱希将成为首个被美国制裁的伊朗总统。

必须强调的是,莱希是少有同时受到前最高精神领袖何梅尼(Āyatollāh Rūhollāh Khomeinī)和现任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尼(Sayyid Ali Hosseini Khamenei)器重的人物。2016年,哈梅尼委任莱希担任「拉扎维圣陵基金会」(Astan Quds Razavi)主席,为竞逐上届伊朗总统一事展开序幕。虽然莱希翌年以不足四成的得票率落败,但无碍他继续受到哈梅尼的器重。

2019年,莱希更被委任为只须向哈梅尼问责的司法总监。其后有分析指出,哈梅尼的举动无疑是为莱希竞逐今年的总统宝座铺桥搭路,而强硬保守派去年藉备受争议的国会选举大举重占国会议席,是现任总统鲁哈尼为首的温和派全面失势的先兆。

伊朗在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后,莱希在国内西南部的大城市担任总检察长,然后在1985年转往首都德黑兰担任副检察长,更在三年后被委任为清肃反伊斯兰革命份子委员会(亦称「死亡委员会」)的骨干成员,期间处决了数千名政治犯。图为1980年的普立兹奖得奖照片,图中11名被指控为「反伊斯兰革命」的叛乱者,在萨南达吉机场被处决。这张照片中的11名男子中有9名是库德人。 图/维基共享

2021年1月,苏莱曼尼将军(左)被美军刺杀一周年忌日,莱西(前)主持追思演讲。其身后背板由左至右分别为:苏莱曼尼与他一同被美军杀死的伊拉克民兵伙伴阿布.穆罕迪斯,彩图照片则为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最高领袖何梅尼。 图/欧新社

▌阴谋论:哈梅尼要斗倒莱希?

诚然,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年龄已达82岁且患有癌症的哈梅尼,须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好准备,其家人的安危必然成为他的重要考虑之一。一些针对攻击哈梅尼和莱希二人关系的阴谋论,便因此受到部分人的吹捧。其中一种阴谋论的进路,是让欠缺革命和宗教魅力、资历不够深的莱希继任最高精神领袖铺路,如此一来他就必须要继续依赖哈梅尼的势力。

另一种阴谋论的进路,是「哈梅尼视莱希为心腹大患」,因此透过钦点莱希登上总统宝座,进而捧杀对方。具体而言,莱希担任总统后须同时兼顾伊朗的内忧外患,跟他只是担任司法总监时所面对的挑战不能相提并论。庞大的压力和负担,有可能令莱希获信任的程度每况愈下,届时哈梅尼要罢黜对方便出师有名。

不过,国际危机组织伊朗项目主任阿里.瓦兹(Ali Vaez)于6月16日在《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撰文反驳指,上述两种阴谋论的说服力不足。

倘若莱希果真当上最高精神领袖,他并不一定需要持续依赖哈梅尼的势力,诚如哈梅尼当初也透过逐步把前伊朗最高精神领袖何梅尼、以及前伊朗总统拉夫桑雅尼(Akbar Hashemi Rafsanjani)的家庭边缘化,从而巩固自身的权力。哈梅尼大概也害怕会出现「他朝君体也相同」的情况。

此外瓦兹也认为,伊朗有机会跟美国达成重返核协议的共识,届时伊朗的经济便有望得以复苏。若哈梅尼希望莱希成为国内经济危机的代罪羔羊,那么他指示现任总统鲁哈尼跟美国谈判,便显得自相矛盾。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尼,7月23日在德黑兰接种第二剂「COVIran Barekat」伊朗国产疫苗。 图/欧新社

2009年伊朗绿色革命的镇压。 图/路透社

▌莱希将紧随哈梅尼路线

瓦兹认为,哈梅尼和宪法监护委员会属意莱希的主因,是他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莱希不会违逆哈梅尼的指示,推动伊朗结构性的政治改革。例如哈梅尼可能希望在他逝世后,把最高精神领袖的角色改为由一个委员会分担,好以防止任何人独大,那样便既有助延续他的革命愿景,又可保护他的家人。又或者哈梅尼可能希望把伊朗的总统制改为议会制,以便由表面上具有民意授权,但实际上主要顺从自己的议员操弄政府首脑的生杀大权。

哈梅尼是否渴望推动上述的结构政治性改革?尚待时间证明。但认为他有意扶植莱希坐稳总统一职的伊朗问题专家并不止瓦兹一人。中东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学者艾力克斯.瓦坦卡(Alex Vatanka)于6月17日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网页发表文章强调,哈梅尼希望在莱希上场前能够达成新的核谈判协议,原因并非让现任总统鲁哈尼光荣离任,

「而是要把谈判的责任和风险全系于鲁哈尼一人身上。」

如果鲁哈尼未能在卸任前令美国重返原有的核协议,强硬保守派便会极力把问题归咎于他的温和路线损害了伊朗的国家利益,但要是谈判取得任何成果,则由以莱希为首的强硬保守派享受。

另有分析指,莱希当选意味着哈梅尼担心伊朗内患多于外忧,原因是莱希远不及伊朗外长扎里夫、和曾任任伊朗核问题最高谈判代表的前议长拉里贾尼受西方欢迎。他近年的功绩主要是协助镇压2019年至2020年因政府取消燃油补贴而爆发的大规模示威。莱希过往甚少就外交问题公开发表任何意见,但一般预计他的上任,会加速伊朗在对外事务上跟从哈梅尼和伊斯兰革命衞队的路线。

2017年伊朗试射失败的凤凰号火箭。虽然太空运载火箭多为科学用途,但其相关核心技术,也被认为与长程弹道飞弹、甚至是核武投射能力直接相关。 图/路透社

哈梅尼和宪法监护委员会属意莱希的主因,是他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莱希不会违逆哈梅尼的指示,推动伊朗结构性的政治改革。 图/欧新社

燃油补贴而爆发的大规模示威,当时德黑兰示威者抗议油价上涨。 图/法新社

▌美伊核谈判属心理战较量

莱希的上任,大概是美国不愿看见,却又无力阻止的伊朗局势发展。在莱希胜选后,白宫旋即表明:「无意跟这个满手鲜血的政权刽子手展开任何对话。」

不过,美国总统拜登先前在四月与伊朗重启核问题谈判时,理应不会对莱希有机会成为下届伊朗总统一事毫不知情。然而,拜登仍然选择在那个时刻重启谈判,所以也不能完全抹煞继续谈判的可能性——事实上,前总统川普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既有损美国在国际上的信誉,亦无助箝制伊朗发展核武和在中东其他什叶派国家扩建什叶派民兵组织,所以有意见认为美国应放宽对伊朗的制裁,利诱对方制约自己的侵略性行为,这相信是拜登渴望重返伊朗核协议的主要考虑。

虽然拜登希望重返伊朗核协议已是路人皆知的事,但他必须正视一个问题:

解除制裁后,伊朗将获得大量外资扩建它的军事力量。

尽管欧巴马当初达成伊朗核协议时,也知道哈梅尼会利用解除制裁所获得的资源继续推动伊斯兰革命,但他并没显得特别介意,原因是他相信可透过持续的资源利诱,永久改变伊朗的行为。

「解除制裁后,伊朗将获得大量外资扩建它的军事力量。」图为伊朗空军的F-14A战斗机与没穿上衣的小熊维尼。 图/美联社

被派遣到波湾前线的美军B-52战略轰炸机。 图/法新社

然而放眼世界古今多个案例,透过放宽制裁利诱独裁国家推动民主化、改善人权状况的进路,在实证上的成效早已受到严重的质疑。况且,在川普单方面退出核协议后,伊朗近年发展核武的决心已远大于当初跟欧巴马政府展开核问题谈判的时期,加上原有的核协议愈趋接近日落条款的期限,变相令重返旧有协议的效力大打折扣。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Rafael Mariano Grossi)早前亦呼吁:各方应等待伊朗筹组新政府后,再考虑是否恢复原有的核协议。

对拜登而言,不论是谈判告吹,还是无条件重返一个实际成效不大的旧有协议,皆是不甚理想的结果。问题是,明眼人也看得出拜登难有其他板斧,逼使伊朗再做让步。伊朗在川普主政的年代未曾作出任何妥协,如今已成功等待到川普下台,要伊朗主动实际让步示弱,自然是机会渺茫。

莱希胜选可谓是伊朗对美国的一个警告:若然核谈判告吹,伊朗在莱希上场后随时可变得更强硬。当然,伊朗自身也面对愈趋严峻的经济危机。此外近日伊朗因西南部的缺水危机而爆发新一轮反政府示威,使莱希还未正式上台便面临进一步的管治威信危机。但是这在美伊核谈判的心理战较量中,伊朗并未处于下风。

莱希胜选可谓是伊朗对美国的一个警告:若然核谈判告吹,伊朗在莱希上场后随时可变得更强硬。 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