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惊吐「健检1项目」完全没用!亲揭原因:多做一点都是困扰
▲王介立医师认为健检「抽血验癌症指数」没用。(示意图/免费图库Pexels)
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
随着国人对自我健康意识擡头,健康检查的人数逐年上升。但肾脏科医师王介立却惊曝,自己健检时会加做一堆健保未给付的项目,「但我从来就不会帮自己抽血验癌症指数」,他认为这是完全没用的检查,「多做一点都是困扰」。一番言论掀起网友热议,就连医界也有不同看法。
王介立医师在粉专PO文表示,抽血检验最有帮助的是摄护腺癌,但因他年纪未到所以没验。他相信未来一定有「抽血筛检癌症」的可行方案,但照目前发展看来,不太像是只看某个生化指标就能判断。并喊话,「总之,不要看到鳞状上皮癌(SCC)抗原升高,就跟病人告知要去检查排除鳞状上皮癌。这样我真的会怀疑你国考是几年前考过的。」
王介立说明,要判断一项检查的效用,是思考它能否改变决策。他以癌症抗原为例,「你的SCC升高,有癌症之可能」、「你的SCC正常,但仍无法排除癌症之可能」。他无奈反问,「那何必抽(血)它?」并强调检查可以是提供独立的预后资讯,一样有改变决策的效果,只是并非那么二分法地明确(比如根据一堆预后资讯去做出决策)。
▲若担心有其他器官病变,医师认为可做全套镜检或影像检查。(示意图,非本新闻当事人/亚大医院提供)
王介立借此提醒,若担心自己罹患肺癌,就去做低剂量胸部电脑断层;担心有肠道癌症,就去做镜检;若有腹腔内癌症的疑虑,就做超音波或进阶影像扫描;怕是子宫颈癌,就做抹片检查「记得直接验HPV」;若担心是乳癌,乳房摄影有必要;至于鼻咽口腔癌,则要寻求耳鼻喉专科医师协助。不过他也强调,以上检查并非所有人皆无差别适用。
「我可以理解大家很怕死,我也很怕死。」王介立坦言。因此他自费做全套镜检及全身影像检查。他表示,虽然在属于低风险的自己身上直上进阶检查很容易有「假讯号」的困扰,但他认为其所造成的实质困扰度远低于抽血验癌症抗原。
此文一出引起不少网友转发讨论。邓雯心医师留言表示,「非常同意,帮民众看健检报告好多年了,每次都觉得癌症指数实在浪费钱,而且徒增身心困扰。」谢志华医师则说,「现实是很多人是抽血异常发现癌症的」。
另有网友分享自身经历,「我自己确诊癌症前,健检抽血的指数都正常,是超音波下照出来的」、「之前想自费验癌指数,医生直接拒绝我,叫我不要浪费钱,当下还满头问号『有钱赚怎么不给做』,现在终于知道我的医生是良医啊!」
▲医师说,当癌症指数越来越高,或有症状者才需要担心。(示意图/Pakutaso)
肿瘤科医师吴教恩直言,「其实我觉得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问题,还是有很多专科医师搞不懂这件事情」、「虽然您提供正确的观念,但是对大部分民众来说,抽血让他们稍微安心一下也是很重要的,每一次我都跟民众说,就算是正常也不能代表你完全没事!」
吴教恩曾分享影片探讨肿瘤指数(癌症指数),他说明,肿瘤指数为一种常态分布,并以CEA(癌胚胎抗原)为例,因95%的人验出来数值都小于5,因此将标准值定为5,意指可能有5%健康人验出CEA偏高,但是否准确?他试问,若做1万人可能有5百人验出肿瘤指数偏高,做10万人就有5千人偏高,这5千人得进一步再做一堆检查却都没事,「这是不是浪费医疗资源?」
吴教恩直说,肿瘤指数检测将「以为有问题者」挑出,却花很多时间追踪、做一堆检查发现都正常,造成真正罹病者得不到较快速的检查「真的是蛮困扰一件事」。他说,临床上若遇到肿瘤指数高者,会建议再抽血追踪,当数值越来越高、或有症状才需担心,呼吁不要过度检查「没有意义」。
▲黑色素细胞癌常见于肢节末端,临床症状色素不平均、不对称。(示意图/李志宏教授提供)
至于有网友好奇文中「怎么没有担心皮肤癌呢?」台大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乌惟新卫教指出,国人皮肤癌最需注意的是「黑色素癌」,根据台大医院皮肤科统计,70%患者的黑色素皮肤癌都长在脚底的「肢端黑色素皮肤癌」,其好发于60岁以上长者,但一般卫教往往让大家以为脚底的痣比较不好、需要割除「其实是错误的」。
乌惟新解释,绝大多数的肢端黑色素癌是原发的,并非来自年轻时脚底痣「恶性转化而来」,因此割除并无法预防黑色素癌,因为全身皮肤都有黑色素细胞。他示警,若年龄超过60岁、脚底新出现约直径0.6公分的黑色斑块或溃疡,请务必找医师确认;至于年轻人手、脚掌的痣,则不用太过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