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验大陆经济 政策要更积极

最近大陆的疫情形势是2020年初新冠在武汉爆发以来最为严峻的,如同「倒春寒」,给正在「爬坡过坎」的中国经济带来考验。图为10日防疫人员在上海某社区围栏外准备对环境采样。(中新社)

盛松成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他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分析。

盛松成近日在《上海证券报》撰文指出,最近大陆的疫情形势是2020年初新冠在武汉爆发以来最为严峻的,如同「倒春寒」,给正在「爬坡过坎」的中国经济带来考验。他建议,当前应高度关注经济薄弱环节,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继续从需求端合理放松房地产调控,将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切入点。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目前宜更注重数量型工具的使用。

今年大陆将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5%左右。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过去两年GDP平均仅增长5.1%,但去年增速高达8.1%。所以,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5.5%这一目标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盛松成指出,从目前防疫形势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会仅仅停留在3月。以上海为例,封控已经延续到了4月。全面排查后的动态管理期间,经济依然受到疫情防控的诸多限制。即使4月中下旬经济逐步恢复,疫情的次生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5、6月的经济增长。失去的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很难弥补。不少小微企业、工商个体户面临生存考验。失业率将上升,消费潜力将下降。

他并称,还要看到疫情冲击的外溢效应。上海、深圳作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城市,是内外循环的重要枢纽,经济影响甚广。此外,疫情引发的供应链阻塞对订单的影响也不仅限于当期,而会延续到未来。如果疫情冲击的影响长期化,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中国的竞争优势。

盛松成认为,与当年武汉疫情相比,最近一轮疫情波及面更广,叠加市场主体预期转弱,其经济影响不可小觑,甚至可能超过2020年。但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已经积累的经验使政策应对更加成熟。因此,应尽快控制疫情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