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震撼普立兹新闻奖 简晶滢透过秃鹰之眼看生死
英国国家舞蹈奖得主简晶滢,将返台演出首部独立编创作品《秃鹰》,透过鹰眼看待人类生死的循环过程。图为今年6月在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所呈现的短篇版本。(Julien Martinez Lecler摄,简晶滢提供)
一张普立兹新闻摄影奖作品《饥饿的苏丹》,拍下秃鹰等待奄奄一息饥童死去的画面,引发新闻摄影的道德争议。享誉国际舞台、曾获英国国家舞蹈奖的台湾舞者简晶滢,以编创作品《秃鹰》和这张名作对话,透过秃鹰之眼看待人类生死。
简晶滢出生于1988年,毕业于台艺大舞蹈系,现为世界顶尖舞团之一阿喀郎.汗舞团主要舞者,2016年在作品《轮》(Until The Lions),饰演印度史诗《摩诃波罗达》里的安巴公主,以此获得英国国家舞蹈奖之现代舞类最佳女舞者,是台湾首位获得此奖项的舞者,这回是她首度编创作品。
简晶滢表示,最初寻觅舞创题材时,偶然发现秃鹰死亡的方式,「牠们在生命要结束时,会飞到最高的地方,让太阳融化而消失,后来我又看见《饥饿的苏丹》这张照片,小女孩即将死去,而秃鹰在后头等待,令人鼻酸的画面,显现人类对自己的生命是这么无能为力,两相对照,形成强烈对比。」
简晶滢表示,在希腊神话依卡洛斯(Icarus)和代达洛斯(Daedalus)里,也出现类似的情节,「但依卡洛斯是为了追寻自由而高飞,最后因为不可自控,而被太阳融化走向死亡,和秃鹰能决定自己生死的状态相比,更加说明人类的渺小。」
简晶滢以长达50分钟的独舞,呈现这些故事、画面中的意象,她将自己化身成鸟类、神灵鬼怪、半人半兽,「我会不断变形,既模仿秃鹰动作,也有鸟类转化成人的动作,还有台湾民俗宗教元素在里面,呈现人类道成肉身,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循环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采用现场音乐演奏,由重金属巨石圈乐团主唱乔瑟夫.艾希文、埃及鼓手卡里姆.席丹担任演出,简晶滢也将一段父亲写给母亲的情歌融入演出,作为对已逝父亲的想念。演出将于11月8日于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