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为贵 北京中轴线名列世界遗产

北京中轴线今年7月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大陆第59项世界遗产。(新华社)

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中,中轴线的规画是「以中为贵」思想的集中体现。据澎湃新闻报导,在印度新德里当地时间7月27日11时15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陆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

据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此次审议之后,认可「北京中轴线」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与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重要贡献,并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状况。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南北,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15处遗产要素构成,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之后不断完善,历经超过7个世纪形成城市建筑群。

具体位置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南至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说,北京的中轴线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既是北京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形成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五位一体的中轴线城市文化风貌。

尽管北京中轴线早已存在,但首个提出中轴线概念的是民初建筑学家梁思成。他在1944年完成的《中国建筑史》开始使用「中轴线」一词。

作为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分享了一组数据,指出中轴线串起了3处世界遗产、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处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缓冲区涉及514处各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