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创〉-花丝镶嵌绚烂 金银器精巧工艺

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邱郁芬女士惠风阁珍藏巧夺天工的鎏金银器,介绍金银器中精采绝伦的民族金细工艺─花丝镶嵌。

璀璨生辉的金银器,在中国古代是一种身分与地位的象征,主要为皇室王公贵族所使用,金银器的吉祥寓意与精美纹饰,成为引导社会流行的时尚风格。直到今天,仍为人们喜爱佩戴的首饰与摆设。

中国早在商朝就开始使用黄金,至战国时期鎏金技术已发展成熟,到汉代已掌握熔金为珠与拉金为丝的技巧。唐代使用金银器的风气最盛,并与西方文化交流之下,金银器的器形与纹饰更是丰富多元,无论食器、容器、佩饰、药具及宗教用器等皆精美无比。此时完善的制作工序,包括锤鍱、錾刻、炸珠、铆钉、浇铸、焊接,与镂空等特殊金工。自宋、元以降,贵族社会流行以金银器来显示身分与财富。至明、清时皇室成立金银器制作的官府,着重于细腻的花丝工艺发展,与五彩斑斓的宝石镶嵌结合,把金细工艺推至「花丝镶嵌」之绚烂极致。

这批璀璨玲珑、令人目不暇给的宝物,就是以高难度的累丝金工镶嵌宝石而成。这种金细工艺利用金、银高度延展的特性,把金、银加热后拉成细丝,再弯曲出花样焊接于器物表面,称为掐丝。若将细丝绞、扎成股,制成花丝加以编织,或层层盘绕堆叠,经焊接后连结成形,即为累丝。最后在累丝的器物上镶嵌宝石,就称为花丝镶嵌。

汉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说明金细丝的工艺获初步成果。唐代时金银细丝及各种宝石镶嵌工艺更为成熟,主要用于发饰与配饰上。元代时此工艺愈发精致,明朝梁庄王墓出土之「累丝镶宝金帽顶」,即为元朝皇族亲王之遗留。明、清时金累丝镶嵌宝石、玉的技术广为运用,登上发展的高峰,尤以定陵出土,用金丝编结的明神宗万历皇帝「金翼善冠」,与孝端皇后「累丝镶珠宝点翠凤冠」最为著名。

3月27日~5月31日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宝钿金花─惠风阁金银器展」,展出邱郁芬女士惠风阁珍藏巧夺天工的鎏金银器,介绍金银器中精采绝伦的民族金细工艺─花丝镶嵌。古典雅致的鎏金银花篮、龙船、佛塔、灯笼、薰香炉与摇钱树,皆以累丝编结出蟠龙、鸾凤、牡丹、鸿鹄、玄武与团花锦簇等吉祥纹饰,把花丝镶嵌鎏金银器色彩的多变与层次,巧妙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件件匠心独具,美不胜收。

国立历史博物馆地址:台北市南海路49号,电话:(02)2361-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