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摸着石头过河 平台搭桥科技助力成效卓著

(原标题:银行数字转型摸着石头过河 平台搭桥科技助力成效卓著)

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已成广大银行的必然选择。忽如其来的疫情,让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更显迫切。如何才能完成这场并无先例可循的技术革命?12月11日,第四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深圳隆重举行。来自监管部门行业内、知名学者等数百位嘉宾汇聚一堂,以“发展数字银行 融合创造价值”为主题,聚焦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种种机遇与挑战,为银行业带来了很多极富前瞻性的启发。

银行数字化转型知易行难

如今银行业早已对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达成共识,但对于如何实现目标却并无统一答案,需要各家银行依据自身现状不断探索和实践。

日前,在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联合金融壹账通、金融科技50人论坛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中,对2019年以来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的战略、组织、技术、数据、应用、生态六个维度的表现及其结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后指出,虽然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如普遍重视金融科技布局、金融科技投入显著增加、金融科技应用融合度加深等,但由于前期积累和转型进度参差不齐,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能力分化明显。例如,部分银行在战略上的表现更优,而生态和组织维度上相较不足;民营银行发力更为均匀,农商行则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明显较弱等。

这种发展状况差异及结构分化也深刻地反映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与宏观结构情境变动及银行自身发展求变的需求之间不同步,不同类型、规模和地区银行之间发展不平衡之间的深刻矛盾。

联盟助力中小银行突破制约

在本届论坛中,对于广大中小银行如何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实现突破,顺利进行数字化转型,与会嘉宾对此达成普遍共识。众多业内精英都认为,中小银行需要建设整体化开放生态,从需求端积极构建金融生态圈,将金融产品服务嵌入到各类场景和平台之中,实现“获客、留客、活客”的生态赋能;从供给端建立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有效合作模式,在开放平台上形成生态伙伴网络,实现自身科技能力和业务价值的同步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在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指出,要借助各行业优质渠道资源打造新型商业范式,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这也为中小银行如何进行开放银行布局和平台生态建设,提供了系统的指导。

本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的主办方之一的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就在助力广大中小银行共建开放生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平台作用。自2017年成立以来,联盟发布了10余部多主题的行业研究报告,为中小银行输出智库价值;主办了20余期业务培训,并创新开办“IFAB联盟学院”,线上线下联动知识共享;同时,联盟还成功举办了50余场业务研讨、“中国数字银行”等主题论坛,及各项联络合作项目,打通中小银行与各级政府与监管部门沟通渠道,协助中小银行发声。发展至今,联盟已经成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交流群和智囊团”,持续搭建平台,助力中小银行突破制约。

科技赋能成效卓著

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规模、人力、资源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在技术上难以与大行直接竞争。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三方助力来提升自身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广大中小银行现实且高效的选择。

作为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金融壹账通为各级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小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据悉,金融壹账通与长春农商行合作搭建了多人视频面审智能风控系统。该系统利用微表情、人脸识别、多人视频等技术提供线上化远程面审解决方案,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线下面审效率低下的问题,还实现了疫情期间“非接触银行服务”的要求。

在本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闭幕词中,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提到,“金融科技是助力银行腾飞的支撑,是银行服务大众的连接器,是银行拓展普惠金融的助推器,是银行风险管理稳定器。”

叶望春表示,过去五年里,金融壹账通陪伴金融机构走过了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也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经验。疫情之后,中小银行延续并加强数字化迭代升级的趋势已成共识。当前业界正在急速向“五化”发展,包括端到端转型、中台化整合、智能化创新、国产化核心和云端化基建。为抓住“五化”带来的机遇,金融壹账通在整合众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向“整车式输出”升级,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科技赋能。

展望2021年,金融壹账通将持续深化“整车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监管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联盟将坚定站在中小银行群体的背后,锚定银行4.0时代提出的要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云到端全方位赋能,持续探索深化赋能会员、赋能行业的合作模式,向构建更有价值的平台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