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建德社区 青花瓷勾勒新生

新北市莺歌区建德社区发展协会开设青花瓷绘制课程,吸引许多长者报名,不仅多次获奖,也串起在地人老中青世代。(柯毓庭摄)

建德社区的青花瓷课程成品优美,是参与社区再造比赛的常胜军,社区也会将作品义卖,并将义卖所得用来回馈社会。(柯毓庭摄)

参与青花瓷绘制课程的学员,围着老师听讲学习。(柯毓庭摄)

新北市莺歌区长钟耀磊。(钟耀磊提供/柯毓庭新北传真)

动员令─新北市莺歌区

走进小小的社区教室,一群头发斑白的奶奶们围着坐在中间正用笔在素陶杯上勾勒的老师陈彩云,奶奶们年纪从50岁到90岁都有,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与教室外阴冷绵雨的天气相比,室内温馨的气氛显得温暖而窝心,这里是位于新北市莺歌区建德社区中心的青花陶瓷课程。

建德社区位于莺歌边陲地带,算是莺歌最早期开发聚落之一,以陈氏家族在此处种茶为生,逐渐聚集人口成为小聚落。后来莺歌陶瓷文化兴起,一间马赛克工厂进驻社区,附近还建立起知名陶瓷工厂「台华窑」、「黄正南薄胎瓷」等,居民转以陶瓷文化起家,65%都从事陶艺相关工作,有位连任8届的老里长苏利男便于1998年创立建德社区。

开设青花瓷课程 彩绘社区

但社区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又邻近公墓,建德里人口老化严重,最后仅有633人居住,现任建德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林郁君接手里事务后,重新盘点资源,从老人共餐开始,将艺术人文带回社区,更与长辈连结,开设青花瓷彩绘等系列课程,更利用青花瓷彩绘社区,成为社区特色。

林郁君说,早期社区内的男人外出工作,妇女在家带小孩,顺便赚点外快,都会找马赛克工厂的零工做,也因此当地盛传一句谚语叫做「一手排砺仔(马赛克),一手育囝仔」,形容妇女边黏马赛克边带小孩的场景。

虽然靠陶瓷维生,但建德社区的居民来说,陶瓷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早期社区居民都把陶瓷当工作,却很少有人捏过陶土、做过陶器,直到林郁君开创青花瓷课程,居民才真正认识陶艺。

53岁林郁君原是民代助理,因为协助民代处理当地大小事,对建德社区十分熟悉,也常到苏利男家中泡茶聊天。苏利男退休后,社区公共事务一度因此没人处理,在苏利男与当地居民恳求下,林郁君才接下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一职。

林郁君说,有次新北市府安排他们去参访绩优社区,她才发现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让她萌生也想找出属于建德社区特色发展的想法。她想到莺歌以陶瓷闻名,开设手拉坯课程、马赛克创作课程,但手拉坯成果要烧制、耗费时间长,居民又从小就黏马赛克长大,「可能黏怕了」,课程成效不彰。

生活艺术化 长者画出缤纷

因缘际会下,林郁君认识了从事青花瓷创作的老师陈彩云,发现青花瓷十分优美,又与莺歌陶瓷产业相呼应,便引进青花瓷创作课程,获得极大回响。

陈彩云说,林郁君很有自己的想法,「她跟我说莺歌是陶瓷重镇,希望青花瓷带入社区,让大家知道莺歌边陲也有这么美的艺术,创造青花瓷奇迹」,她们一起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薰陶社区内的长者,也融入性平教育,「老人家有事做、会快乐,就可以提升能量,其实画画就是好玩」。

「原本大家下笔都会怕,还笑称拿笔比锄头还重,我们就让居民从石头画起,后来开始画衣服、画杯子,每个人自己创作自己穿的『团服』,穿出去参加活动,每个都人在问衣服从哪里来的,好漂亮,让参与课程的学员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林郁君说,从那之后学员绘制的物品开始多元化,社区墙上也因多了青花瓷纹路变得缤纷。

获金卓越社区奖 成功再造

做出成就后,建德社区每年办理师生联展,精美的青花瓷作品也吸引许多民众到场看展,更代表新北参加全国社区评比,获得卫福部金卓越社区选拔卓越奖绩效组甲等奖,市府和区公所见社区彩绘的青花瓷优美,也会委托社区彩绘青花瓷,社区也搭配各大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捐给长者共餐、回馈社会。

成功再造后的建德社区事务更多更杂,让林郁君十分忙碌,但她仍旧无时无刻不把笑容挂在脸上,她的座右铭是「用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人事物;用微笑喜悦的好心情,享受生活的每一天」,而她正用行动将座右铭付诸在生活的每一天。

动员令─新北市莺歌区

●人口:8万9080人(2023年12月底)

●土地面积:21.1248平方公里

●古地名:莺歌庄

●新北市莺歌区长钟耀磊的一句话:莺歌区最有特色的即是陶瓷工艺,设有陶瓷老街、陶瓷博物馆及今年兴建完成的新北美术馆,景观部分有莺歌石、孙龙及山水步道,另全台著名的永吉公园,在地特色产业及风光美景,欢迎大家来莺歌区,体验莺歌之美。

●代表人物:邱和成(和成欣业公司创始人)、王美玉(监察委员)、张栩(围棋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