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库推估 中国经济迟至2036年超越美国
主要机构对中国经济看法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受到动态清零政策以及与西方贸易紧张局势升温的影响下,预计中国要迟至2036年才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尽管此一最新预估比先前要晚了六年,但相较于市场上诸多看淡中国经济者仍属乐观。
综合外媒报导,CEBR在年度世界经济排行榜报告中表示,中国和西方经济战的后果将比俄乌战争严重几倍,世界经济将无可避免地面临急剧衰退和通膨回升,但对中国的伤害会大很多倍,其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步骤也将被打乱。
随着愈来愈多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失去高速发展动力,不少分析机构与专家断言,中国经济规模将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超过美国,甚至可能会永远屈居第二。
本月中旬,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的最新报告指出,由于动态清零政策带来的经济冲击、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加上中国人口红利不再,预估中国经济增长到2035年将降至2.2%,并认为中国已失去了超越美国的机会。
CEBR的报告则指出,2022年全球经济体量首次超过100兆美元,但由于全球央行将继续努力应对物价飞涨,2023年经济增长恐将停滞。CEBR的主管兼预测负责人Kay Daniel Neufeld表示,由于通膨上升导致利率升高,世界经济2023年可能面临衰退。
Neufeld又指,抗击通膨的战争尚未结束,预计各国央行行长将不计经济成本,继续在2023年抵抗通膨。若要将通膨率降至更能接受的水平,未来几年的成长前景将会变差。
CEBR的调查结果比国际货币基金(IMF)的最新预测更为悲观。IMF曾在10月提出警告,指出2023年全球将有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出现萎缩,全球GDP增速低于2%的机率为25%。
即使如此,CEBR预计到2037年随着发展中经济体赶上发达经济体,全球GDP将成长1倍。经济发展格局转变的同时,到2037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占全球产出的比例将超过三分之一,而欧洲比重将降至不到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