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本海军军歌纪念高志航?

(图/青年日报提供)

多年以来,空军每至11月21日,高志航烈士殉国日,都会前往空军烈士公墓致敬,至今为止,空军军官学校校徽上的笕桥徽记,以及校园中毋忘笕桥的青年飞行员铜像,更是所有空军军人的光荣印记。

民国26年8月14日傍晚,高志航烈士与初出茅庐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飞行员们,在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上空,果敢迎战日本海军鹿屋航空队杭州空袭队9架96式陆上攻击机,当日击落两架,重创两架,是为八一四空战大捷,而八一四之后,八一五、八一六,每日都有激烈空战,没有几天,指挥空袭杭州的日军少佐新田慎一也遭击落,震撼了日本海军,空军精神也由此建立。

没有想到,空军嘉义基地开放参观,这里的驻防部队正是前身为四大队的第四联队,三军乐仪队竟然高奏旧日本海军的《军舰》进行曲,这首军歌,当年是日本帝国海军的象征,也随着日军侵略旗帜而响彻各地,歌词要发扬皇国光辉,愿为天皇效命,让人当然质疑,我们到底是纪念高志航,还是纪念鹿屋航空队?

《军舰》进行曲不是首次在国军军营中响起,当年陆军也曾在仪典中播放,引起轩然大波,事隔多年,民进党去中国化教育影响更力,国防部不仅毫无反思之意,更力挺该曲是世界著名的进行曲,我就是要演奏,你又如何?这首曲子当然世界闻名,但更伴随着血腥痛苦的记忆,国防部一面敬仰抗战烈士,一面大奏日军军乐,难道不是精神分裂?

空军为了因应去中国化,将原本《中国的空军》杂志,更名为《中华民国的空军》,事实上该刊就是在抗战诞生,一时洛阳纸贵,成为许多青年学子捧读对象,这样的光荣历史,如今却深怕为人所知;高志航将军与其所象征中国空军初期建军的历史,极为艰辛,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空军还因政府内部分裂,分别派出中央空军与广东空军匆促应战,战力低微,美国波音公司试飞员萧特,激于义愤,迎战日本海军军机牺牲,上海民众十万人为其路祭,而在空战中失去一臂的飞行军官石邦藩,担任中央航校教职,鼓励着后起者继续飞上青天,保卫领空,几年当中,中国空军迅速扩编,培养人才,造成组织,开设场站,建立工业,更重要的是养成了无惧强敌的作战精神,试问,今日的空军与国防部,花了多少力气去讲述我们自己的空军故事?

为了个人官位,还要什么中心思想,先烈已矣,前途重要,正是今日国军写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国防部振振有词,这叫做正常的军乐交流?(作者为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