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电共生 消费者、渔民都受苦

台南市七股区台61线以东的鱼塭地区,有超过4成面积被光电板覆盖。(本报资料照片)

渔电共生是当前政府绿能政策推行重点,在鱼塭架上太阳能板,养鱼兼种电,看似双赢,实则问题相当多。台南市议员蔡育辉今年初po文指出,台南一片煎虱目鱼肚要价120元,除了饲养成本增加,还有鱼塭「转型」成为光电案场导致养殖面缩减,过去3尾100元的产地价,现在1尾就需150元,消费者与渔民同样受苦。

台南市虱目鱼养殖面积占全台一半,但近几年来无论养殖面积或产量均不断减少。台南市农业局指出,根据农委会渔业署渔业统计年报,2017年台南市的虱目鱼养殖面积4984.85公顷,年产量2万6308吨;2021年养殖面积已缩为4420.62公顷,年产量2万4935吨。5年来,养殖面积减少564公顷,产量也减少1373吨。

消失的这564公顷干什么去了?对照七股区建置的光电厂面积已达1555公顷,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台南市沿海地区的地主,过去将地出租给养殖户作为鱼塭用地,每公顷年租金行情价约4万元,但出租给光电业者,每公顷年租金喊价到40万元,「10倍的租金收入,谁不爱?」

渔电真能共生吗?台南社大环境小组研究员晁瑞光强调,「重点在于目的」。他认为,如果目的是为了养殖,种电只是附带的话,只要一切按照法令走,渔电共生应该是可行的。

问题是,一旦承租鱼塭种电的人,目的并不是为了养鱼、养虾,却是想要透过种电,除了获取卖电的太阳能趸购费用之外,甚至还有变更土地、非法倾倒事物废弃物等利益,如此才会影响养殖。

据查,近来台南市政府环保局查获不少鱼塭被非法倾倒事业废弃物;尤其,鱼塭被填埋废弃物,通常是直到填平后才发现,此举也凸显推动渔电共生时,背后潜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