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纪念特展开幕 艺文界缅怀

余光中遗孀范我存(右二)、女儿余幼珊(右一)参观纪念特展,看着余光中一整排的著作。(杜宜谙摄)

去年底过世的作家余光中,大学毕业后曾两度住在厦门街,可说是「作先生、作老师、作父亲都在这里。」成为台北城南丰富的文学风景之一。纪州庵文学森林昨(24)日起举办特展,收集余光中著作首版书与简体版书等重要版本、手稿以及生前爱好、收藏与手绘的地图等,也纪念余光中与台北城南的缘分。

昨日的特展开幕茶会,余光中女儿余幼珊感性表示,她在古亭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父亲常带我们出去玩,去戏院看武侠片,去淡水乘凉,去王文兴老师家玩。但在厦门街的房子卖掉之后,我不敢来这里,因为怕太伤感。这是我许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到这里,可惜父亲已经不在身边了。」

余光中1950年随家人来台时,就住在厦门街,结婚成家后则是搬到厦门街113巷的日式房子。封德屏回忆,2012年余光中走访纪州庵,聊起过去从住处走到师大上课,随手便在一张纸上画出城南一代的地图,可见旧时景象历历在目。

政大台文所教授陈芳明也谈起对余光中的回忆,表示若非余光中的引导,原本读历史的他如今或许是在爬梳历史文献,而非投入文学,「刚一路从同安街走来,经过厦门街,唤回很多记忆,虽然原本的日式房子已经变成大楼,但环境的气氛不变。余光中走了两个多月,但我常觉得他一直在我身边。」

「诗坛的赛车手与指挥家——余光中纪念特展」开幕茶会中,艺文圈齐聚缅怀逝世两个多月的诗人。不只余光中妻子范我存,女儿余幼珊、余季珊特地北上来参与,政大台文所教授陈芳明、剧作家汪其楣、诗人向明、罗智成、艺术家刘国松、董阳孜等人也到场致意。

除了文坛缅怀,开幕茶会中也有建国中学、北一女学生朗诵余光中诗作〈旧木屐〉、〈听听那冷语〉、〈厦门街的巷子〉,野火乐集歌手陈永龙、李德筠演唱由〈民歌手〉、〈江湖上〉两首诗谱曲而成的民歌。

余光中写诗、散文、翻译和评论,著作叠起来比身高还高。他在1928年生于南京,籍贯福建泉州永春,1950年来到台湾,1952年即出版首部诗集《舟子的悲歌》,1954年更和覃子豪、钟鼎文、夏菁、邓禹平等人成立「蓝星诗社」。

余光中后赴美进修,取得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曾在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在香港住过11年,后移居高雄,在中山大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