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学者来去匆匆 效果恐昙花一现

为延揽优秀学者来台,教育部推出「玉山学者」方案。(本报资料照片)

教育部推动「玉山学者」方案,5年来共协助国内大学延揽78名国际优秀人才,但其中约6成是采每年服务至少3个月的「短期交流」方式,审计部认为这不利我国学术能量长期累积;学者则认为,大学若只想让玉山学者来提升国际排名,那效果仅会「昙花一现」。

教育部2018年起推动「玉山学者」方案,除学校提供获选者本薪及相关研究经费,他们还可外加年薪至多500万元,以3年为一期。2018年至2022年5年间,国内大学分别聘到17、13、15、13及20名玉山学者。

教育部统计,国内大学聘任的78名玉山学者,16人(20.51%)是编制内专任教师,18人(23.08%)是编制外专任教师(65岁以上),短期交流有44人(56.41%)。也就是,约6成玉山学者是采短期交流方式受聘。

审计部提出报告指出,玉山学者以短期交流为大宗,不利学术能量长期累积,教育部应该研拟配套措施或诱因,吸引人才长期留台任教,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台北商业大学前校长张瑞雄说,国内大学聘请玉山学者,有助于提高在世界大学的排名,但在台时间太短,能将多少台湾学者带上来是个疑问,效果恐怕「昙花一现」。

实践大学前校长陈振贵说,玉山学者计划是我国学术界有史以来最具雄心的计划,但5年只聘到78人实在太少,他们主要分布于顶大或医学大学,许多研究做得不错的私校都没有,应该再扩大。同时,短期交流玉山学者每年只在台湾待3个月,对提升我国学术水准的贡献有限,应延长为一学期(4.5个月)或半年。

教育部说,玉山学者以短期交流形式聘任,考量此类国际资深顶尖学者,于国外一流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多有教职,挖角不易,先以短期形式邀请来台研究交流,以利日后更长远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