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全面构建险企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框架已成为迫切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

12月18日,由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大会在京举办。原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及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延礼,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徐洁勤等出席。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金融产品的形态和金融服务的方式进行了重塑。金融机构借助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品质。数字金融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地位愈发凸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周延礼认为,数字金融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实践证明,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打造的数字金融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大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延伸金融服务半径,拓展金融服务领域,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重塑了金融信用场景,强化了系统性风险场景式防控,加速赋能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周延礼表示。

周延礼谈到,数字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了金融服务的高效便捷。数字技术赋能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其更加深入地融入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征信场景、产品营销、业务处理、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一致性。数字金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率为导向、以降本增效为目标,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互惠互利,是数字金融发展的方向。金融机构要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积极推动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技术研发方面,要以“数据+算力”作为引擎,形成数智一体化数据要素生态格局。

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周延礼指出,自2018年以来,保险行业已开始执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保险公司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进行了革新,显著提升了保险服务的科技水平和客户体验。例如,通过运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对藏系牦牛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为牧民提供了坚实的保险保障。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精确勾勒出高产能保险代理人的形象,准确识别潜在的优秀代理人。

周延礼强调,全面构建保险公司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框架已成为迫切需求。这需要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并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以协助中小型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周延礼还特别指出,构建保险公司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框架至关重要,必须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帮助中小型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解决保险业在数据要素化方面的差异,探索数据市场化和价值共享模式,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以释放数据价值,为保险公司发挥“中枢大脑”作用。

在本次论坛上,徐洁勤表示,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展现了数字、科技与金融之间的深度赋能作用。她强调,银行业应通过协同创新做好科技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其次,银行要加速数字化转型,制定全方位的转型战略,不断丰富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和数字化人才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环境,构建数字金融的新生态;同时筑牢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平衡创新与风险,坚持守正创新、稳健发展。

会上,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刘勇发布《中国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发展报告(2025)》、《2024中关村金融科技企业竞争力报告》。

刘勇表示,展望未来,AI的应用更深入,智能风控将成为塑造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银行以用户为核心、与场景融合,与生态伙伴一起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这都离不开具备数字技术能力的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建设。保险IT系统将朝着小核心大外围的趋势发展,更好的适应快速迭代的市场需求,数据治理、业务流程、数据分析等实现线上流程优化再造。中小险企更依赖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场景拓展,善于定制化产品,发挥灵活性,与跨行业合作伙伴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