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漢姓沒意義 戶政抽籤給的

原住民改回传统姓名只限一次,到户政事务所办改名时问题也很多,希望修法放宽限制,图为示意图。记者刘学圣/摄影

汉姓对原住民族来说通常意义不大,甚至是户政人员抽签来的;反而是原住民族的传统姓名代表家族、身分等,家族长辈会在新生儿满月前讨论命名,经家族公证,在弥月酒时正式命名,过程相当严谨,这也是原民恢复传统姓名主要的文化意涵。

鲁凯族部落艺术工作者佬祖说,汉姓对原民意义有限,早年有些长辈不识字,汉姓是户政人员分配或抽签给的,所以曾出现「明明是一家人,姓氏却不一样」的窘境;他的奶奶不会说国语,汉姓汉名是户政人员取的,部落领袖有选择姓氏的优先权,所以当年跟着总统蒋中正姓蒋,修法恢复传统姓名,是原住民族对身分、族群的认同。

鲁凯族姥姥柯颜桂兰当时抱着一岁曾孙吉力吉捞,命名过程严谨,也是家族长辈对曾孙祝福。图/读者提供

个人名加家屋名 排湾鲁凯传统

「从族人传统名字的家屋名,就能看出哪些人是同一家族。」屏东县府原住民处长陈美铃举排湾族为例,排湾族、鲁凯族命名是以「个人名」加上「家屋名」,个人名由家族长辈或部落传统领袖取名,是部落及社会上身分与地位的标记;家屋名由家族长嗣承袭或由当家长辈命名,作为人际识别用,程序严谨且不得随意取用,排湾及鲁凯族至今仍坚守部落命名的伦理与传统。

汉名使用逾50年 原汉并列易辨

台东县排湾族耆老、县议员章正辉说,虽然汉名对他和家族没有太大意义,毕竟使用逾五十年,早就习惯,但为方便辨识,仍选择族名和汉名并列。阿美族议员杨清顺说,自己的名字是原汉并列,只有族名很多人都不认识,有汉名也较好念。

布农族议员张全馨岚、阿美族议员杨秋珍都没有恢复原民传统名字,她们说,原住民族的认同感才是重点,就算恢复原民身分或名字,内心不认同自己族群、身分也没用。

用汉字拼写原名 部分发音失真

屏东县原民处表示,原民申请回复传统姓名,以「汉字音译传统名字并列原住民族文字」及「汉名并列原住民文字」两种为主;前者强调原住民族身分,能带来自我认同感,辅助不懂原民文字(拼音)的人可以大致念出名字;后者可减少更换相关证件程序,但汉字拼写原住民名字,发音不见得可以完全对应,有些会失真。

不过,不少族人认为汉名也是家人赋予,带着长辈的期望;有一半汉人血缘者,也会选汉名与族名并列。

屏东县原民处统计,二○一六年起申办回复传统姓名登记每年约四十件,去年姓名条例修订公布施行后,申请者暴增到七百七十三人;台东县去年约九百七十二人申请,较前三年增加三倍以上,主要是原住民族身分认同的意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