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为何保护台湾的山林?那是我们的超市

文、图/余馥君 摘自:上下游News&Market之前曾有原住民朋友开玩笑说:为什么要保护台湾山林?因为那是我们的超市阿!你们平地人需要食物的时候去超市,我们则是上山打猎啦!

那天,终于有机会与原住民朋友一起逛逛「超市」……

山林里的超市,万物共生需要智慧源自于夏夜森林冷气比什么都还舒服,刚升起的月亮闪烁强光,就像外星人要登陆一样。晚上11点出发,猎人们踩着轻快的步伐,顶着LCD强力头灯,晃动着光束追踪夜里闪亮的眼睛,我们则步履蹒跚,灯光只能低头照路,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跌倒。

虽然队伍有部落里最会打猎的年轻人,但是今晚超市并没有顺利开门……,就算是平常最容易找到猎物的地点,今天都静悄悄、黑漆漆;我们发现了两只飞鼠,一只因为受到惊吓跑掉,另一只则是距离太远,瞄了半个多小时,忽东又忽西,开了几枪,两只眼睛还是闪闪瞪着我们,都没打到。猎人不禁抱怨:从来没有这么闷耶~

队长再次「Ren」一下,将酒洒地祈求祖灵

「这里这里!」队长忽然小声轻忽,咻——冲上林道,年轻人赶紧快步向前瞄准……嘣!——我们两个平地人都还搞不清楚状况,队长已经钻进丛林里找寻中枪的飞鼠,理论上牠应会垂直掉落地面,但是,不靠猎犬要在茂密漆黑的树林中找寻谈何容易?即使是队长这样老经验的猎人,也是半个小时后,才拎着一只大赤鼯鼠走出来……

他马上用山刀重击飞鼠的头部,这举动引起我们的疑惑:「赶快把他打昏阿!不然很痛耶,我们只是要吃牠的肉,不是要折磨牠!」

队长率真脱口而出的,是平地人怎么也学不会,与万物共生、只取所需的慈悲智慧。▲久久才能吃一次得来不易的野味肉类原本就不该唾手可得感谢祖灵今晚赐给我们猎物,即便只是一只飞鼠也够了,大家准备打道回府,超市关门了。花了四个小时,我们仅仅得到了不到一斤重的肉类,让我不禁怀疑:倒底是原住民的超市太无效率,还是平地人的超市太过方便?

打猎中最花时间的是什么?瞄准、打中猎物固然困难,但真正最花时间的,是找寻猎物,还有打中之后,不靠猎犬单靠人眼视力,在漆黑森林找到猎物。假设我们很功利的计算打猎的劳力成本,今晚两位猎人总共花了8个工时打到一只飞鼠(约三斤),工时成本约值800~1000元,与卖给山产店的价格相当,不过这还没加上数十年的打猎技术养成……

当然,平地超市并没有卖飞鼠肉,但我们姑且拿台湾消费量最大的猪肉相比较,目前市场上的生鲜猪肉大约在100~200元/斤,是飞鼠肉(260~330元/斤)的一半不到!

那么,到底是森林提供的肉类太贵?还是超市的肉品太便宜?山林野味固然珍贵,但现代化畜牧之下大量平价的肉品供应,同时也产生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非人道饲养等棘手问题。有没有可能:肉类原本就不该是唾手可得的食物?▲放养黑毛猪。也许「超市肉品」与「山林野味」的直接比较反差过大,那么让我们再增加一个比较样本,现在许多山中居民养起山猪,将野生或是改良过的山猪圏养喂食至少1~2年以上,计算其饲料与人工成本,一斤山猪肉至少也要200~300元,仍然2倍价高市售猪肉!

为什么我们可以买到这么廉价的肉品?工业化畜牧在追求经济效益下,将动物视为工厂制造的商品,缩短动物生长时间、缩小养殖空间,使用合成药剂,喂食基因改良作物,追求高「换肉率」(喂食每公斤饲料可以换得的肉品重量),全是为了供应大量廉价蛋白质;工业化畜牧在一百年内丰富了人类膳食,使我们脱离营养不良与贫困;今天台湾人几乎餐餐离不开肉类,但也因此笼罩在肉食阴影与风险中,肉品中可能含有瘦肉精抗生素重金属残留、基改玉米与黄豆,或是禽流感、H5N1病毒。

口吃下便宜肉品的下场,是摄取过量蛋白质造成肥胖,或累积化学毒素形成病灶

许多人因此改吃素食,将肉食打入十八层地域,认为吃肉不但残忍,且是全球暖化主因。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回想早期部落或传统农家饮食,他们多半偶尔摄取少量肉类,尽量是自己饲养或野生的动物,不但自然健康,对环境几乎无冲击,还可以将盛产农作物、厨余回收再利用,成为较营养的动物性蛋白质。

这样看来,肉品对健康及环境的威胁,是源自于现代化畜牧的生产方式,还有消费者因廉价而提高的肉类摄取量,而非动物性食物本身。原住民狩猎所得不易的野味,或传统农家自养禽畜,久久才吃一次肉的传统文化,其实正提醒着我们:吃肉本不应是件容易的事!▲吃好肉,吃少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