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全职爸爸”改变传统家庭观念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9月19日文章,原题:中国“全职爸爸”挑战父权制规范
陈华良(音)白天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孩子——他承担了许多中国父亲通常留给妻子的家务活,打破了根深蒂固的父权传统,甚至启发了一档热播电视剧。
这名前项目经理放弃了职场竞争,加入越来越多的“全职爸爸”行列。他在上海郊区一栋别墅里对记者说:“当你工作时,会梦想着拥有一份伟大事业……但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薪水也不一定是你家庭最需要的。”说这话时,他的4岁女儿和11岁儿子在附近玩耍。数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规范一直默认男性养家糊口,女性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陈说:“我的父亲……除了经济上,我从未觉得他能给我什么帮助。我希望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中国男性表示愿意成为“全职爸爸”。与此同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了。业内人士说,“全职爸爸”的数量增加是因为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人们认为“物有所值”——对一对夫妇而言,放弃工资,自己照顾孩子通常比雇保姆或送托儿所更省钱。
对陈华良来说,留在家中的决定为他的妻子毛莉(音)腾出了时间。她是一本关于“全职爸爸”的畅销书的作者,“刚结婚那时候,我就怀疑他作为配偶是否能帮上忙。他工作很忙,所以没怎么帮我照顾孩子,也没怎么关心我。但现在他自己在家照顾孩子,我觉得他很有帮助。满分10分,我给他打9.5分。”
在小红书上,年轻的“全职爸爸”们自豪地宣传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来自珠海的37岁教育企业家常文浩(音)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把80%的时间留给7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带着他们去露营、骑马和徒步。他表示:“在教育方法、鼓励、如何建立自信、培养技能和独立性方面,我给孩子们带来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毛莉的书启发了一部电视剧,该剧以“全职爸爸”为主题,重新点燃了关于男性在中国家庭中角色的激烈争论。(她丈夫)陈华良说:“我父母有点担心我是一名全职爸爸。有些人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人,说我靠妻子生活。”
许多在家照顾孩子的父亲都表示遭到家人反对。厦门34岁的徐小林(音)自从所在公司破产后,就成了“全职爸爸”。他说:“一开始,我父母和祖父母常说:‘你必须出去工作。’年长的邻居有时会说闲话,这让家人很烦恼,于是他们就向我施压。”徐说,但35岁以下的人不再有这种心态。常文浩也注意到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父亲开始重视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并倾听他们的需求,“这种情况会继续发展,但深刻的变革仍需时间”。(陈欣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