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伤害要复原需3阶段 太多人做错这事 前功尽弃

新国民医院复健科李育豪医师提到,像是过肩投掷运动,容易肩膀、手肘产生运动受伤。(图/台北医学大学新国民医院提供)

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很多,除了直接的碰撞、外伤外,平时营养补充、热身、训练方式、环境、设备、技巧等等都有一定的关联。尤其像体操、柔道等常用到躯干旋转弯曲的运动,更可能伤及脊椎跟椎间盘,若是觉得「不痛不肿了,应该已经好了」,又直接回到原本的运动强度,非常容易造成二度受伤,造成长期慢性伤害。

●复建原则:组织复原三阶段,急性期、增生期、重塑期

→受伤后的前3天称为急性期:

在这个阶段,为了抵抗因外伤入侵的病原体清除受损组织,准备组织修复,受伤的位置会出现明显的急性发炎反应,促使局部血管扩张、白血球聚集以达到目的,其症状表现就是明显的红、肿、热、痛,使原本组织的功能大幅下降,不但影响到运动表现,甚至正常活动都可能有困难。

在急性期时,控制不舒服的症状,适当的给予患处保护、支持以免二度受伤,也避免不正常的动作机制出现是首要目标。

→伤后第4天开始到第6周则是增生期:

理想状态下,此时伤口应该已经有初步愈合,病原体、受损的组织碎片已经被清除,新的组织开始逐渐增生,在症状上,红、肿、热、痛慢慢消退,功能也开始逐渐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较没这么严重的运动伤害时,患者往往以为「不痛不肿了,应该已经好了」,而又开始回到原本的运动强度,结果反而造成二度受伤。

在这个阶段,新生的组织还是很脆弱,强度也远不如原本健康的组织,应该采取渐进式训练,并且矫正不正常的动作机制才是重点。

→ 伤后复原第6周开始,到长达2年的期间为重塑期

第三阶段称为重塑期,此时已经受损的组织初步修复完毕,仍然尚未完全成熟,就好像手拉坏一样,需要最后一个阶段的「精修」,让组织顺利回到伤前状态。

因此,虽然症状几乎已经消失,活动也近乎正常,但组织的重塑还是在默默的进行中。在重塑期时,应该持续、渐进的训练肌力、肌耐力、爆发力、平衡能力,给予组织适度刺激、促进恢复,并在身体、心理都准备好的时候回到赛场。

●长期训练反复累积下来的慢性伤害,都是属于运动伤害

关于运动伤害的定义,「跟运动有关的伤害,不管是比赛的时候造成的急性伤害,或是长期训练反复累积下来的慢性伤害,都是属于运动伤害的一部分。」选手们务必记得运动伤害的复健原则,因为这些都与组织受伤后的恢复机转息息相关。选手若能了解组织复原的过程,知道自己的伤势处于何种阶段,除了更知道如何面对受伤之外,心理上也比较能避免因不确定感造成的恐慌。

(图/台北医学大学新国民医院提供)

※本文作者为台北医学大学新国民医院复健科李育豪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