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食物 吃太多就是「毒」

再好的食物 吃太多就是「毒」。(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让「东西」变「食物」的秘密,就藏在化学调味剂里。为了让食物能大量生产,卖相诱人人类改变了种植与养殖的技术,但也因此让食物的营养消失,味道被稀释。于是,我们用「加味」解决「无味」,「添加物的味道」变成了「食物的滋味」。

以前,人类靠敏锐的五感肠道内的各种侦测器,可以找到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但现代化的农业与食品化工业破坏了这个连结,不但干扰了食物原本展现自我的独特味道,也使得所有食物和它的本质不同,而变成「我们想要它尝起来」的样子。

精彩书摘

人类营养学家比较习惯经由像是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来看「饮食」这件事,对于「毒性」这件事并没有想太多。但是如果你离开营养学范畴,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想法便会完全不同。

在大自然中,各种动物食量有限,不是因为牠们肚子已经塞满,再也吃不下,而是因为牠们遇到了由次级代谢物所筑成的高墙。牠们停下不吃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牠们的食物所决定。

最近,人类营养学家开始研究在消化道味觉受器的作用后发现,像是那些在葡萄蓝莓和绿花椰菜中含有的苦味化合物,能够释放会引起饱足感的荷尔蒙,也就是说,苦味能够关闭饥饿指示灯。据称,义大利人偏好在正餐之前会先吃一点苦的菊苣,因为这有助于他们维持身材苗条。(对于不习惯这项优良传统的人,我建议可以先从艾普罗香甜酒﹝Aperol﹞加上普罗赛克气泡酒﹝Prosecco﹞、气泡矿泉水和一片橘子开始。)

说到底,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毒的,连水氧气都能杀人,但是否会致死,一切都取决于剂量的多寡。而这正是多力多滋、曼斐斯炸鸡冷饮和其他多力多滋式食物所碰到的另一个问题:它们并没有毒到需要限制食量,所以我们会毫无警戒地吃太多,但若持续这样,到最后所有的脂肪、糖和碳水化合物就会全变成有毒的物质。热量会在身体中累积,干扰我们的血液循环,阻塞心脏的各个部位,让关节磨损,并且让胰脏爆掉。肥胖和许多由肥胖造成的可怕症状,就是因为热量所产生的毒性所致。

对于食物本身而言,「扮演食物的角色」这件事,永远是次要的。动物会长肉并不是因为要让人类食用,肉是「肌肉」,是为了让动物能够活动,而脂肪则是用来储存能量。对于植物来说也是一样,蔬菜是植物的结构或是储存部位,植物之所以结果或萌芽,不是要让人类能够拿来烤成派,而是这样有助于植物的繁殖。

但是当人类开始擅长培育牲畜和植物时,便改变了这些生物的生态目的。人类从「吃大自然设计」的生物,变成吃「自己设计的食物」。人类是那么擅长做这种事,以至于现在食物已经跟当初完全不同了,其中的差异我们还没能完全了解,但是我们吃得出来。

(本文摘自《美味陷阱》/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马克史盖兹克Mark Schatzker

美食记者,曾入围有「美食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新闻奖(James Beard journalism award),着有《全球顶级牛排纪行》。

作品刊载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旅游者》杂志及《美国最佳旅游文摘》。于加拿大广播公司专栏节目,也常为《环球邮报》、《彭博追击》撰文写稿。现居多伦多。

《美味陷阱》/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