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高雄港防御要角 雄镇北门修复重启
高雄市市定古迹「雄镇北门」历经4年整修,2日重新亮相。(高市文化局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1874年牡丹社事件后,打狗三𪿫台(旗后、哨船头、大坪屿)陆续建置并互成犄角,结合成为一组防御线,扼高雄港之进出,雄镇北门即「哨船头𪿫台」。(高市文化局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雄镇北门修复工程利用珊瑚礁小丘作为天然屏障的特质,针对挖掘出的不规则硓𥑮石步道及营墙遗迹,使其自然裸露,不刻意加工雕饰。(高市文化局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高雄市市定古迹「雄镇北门」历经4年整修,2日重新亮相。为呼应雄镇北门唯一经历的一场战役「乙未之役」,文化局同步复刻已佚失的阿姆斯壮大𪿫安装于𪿫座处,兵房内部也策划相关展览。
雄镇北门1875年建造迄今已140余年,历经1895年乙未战役、日治时期打狗港疏濬业务办公室、铁道俱乐部、战后海军陆战队十三哨营等不同用途,历经不同权管单位使用,古迹坐落土地产权复杂,自1985年指定为三级古迹以来,迟未能启动古迹本体修复。
2013年,文化局以廓清古迹轮廓为目标,努力沟通协调因产权及管理权分属众多单位的状况,陆续拆除雄镇北门周边与景观不相融之建物。2015年港务公司拆除莲海路5号、6号职务宿舍及依附于古迹本体之违建。2016年文化局提出「再造历史现场 - 兴滨计划」获文化部经费支持,开启修复工程契机。2017年发包修复规划设计,2018年拆除莲海路8号及莲海路5-1号,正式启动修复工程。
文化局长王文翠表示,雄镇北门形制虽小,但其构造精神在于「因地制宜」的施工技术与「就地取材」。修复工程为呈现雄镇北门系利用珊瑚礁小丘作为天然屏障的特质,针对挖掘出的不规则硓𥑮石步道及营墙遗迹,使其自然裸露,不刻意加工雕饰。此外,为重现清代兵房的空间氛围,更复原构成南北兵房重要结构的「密勒梁」及「三合土顶版构造」,在慢工细活的打磨下,雄镇北门修复工程也于2021年获城市工程品质金质奖肯定。
为呼应「台湾设计设计台湾」活动,雄镇北门修复重启之际也同时于园区南北兵房展出「风云变色打狗港-1895年乙未战役」主题展览。文化局也邀请高雄在地艺术工作者「图龙」于南北兵房上方创作两幅巨型3D错视图,营造敌军即将压境的战事氛围。展览讯息及文博遶境相关游程最新资讯,可至2022台湾文博会X台湾设计展在高雄官网,或上「打狗英国领事馆文化园区」粉丝专页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