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县去年出生率跃居全国之冠 今年总人口跌破126万人

彰化县去年出生率跃居全国之冠,今年总人口跌破126万人。(吴敏菁摄)

彰化县去年出生率跃居全国之冠,今年总人口跌破126万人。(吴敏菁摄)

彰化县去年出生率跃居全国之冠,今年总人口跌破126万人。(吴敏菁摄)

彰化县2020年的出生率跃居全国之冠,但迁徙却更严重,2016年人口128.9万人,至今却即将跌破126万大关,仅管县府和半数乡镇市竞相推出生育补助政策,近5年来发放20亿7789万元,去年度更达4亿919万,为全国最高县市,却还是难敌大环境的吸磁效应。

彰化县是6都之外,人口第一大县,但除了少子化浪潮,资源、建设分配不平均,也难挡人口外流,彰化县为留住人口做过许多努力,包括推动3万元生育补助,开办公设民营托婴中心及建置非营利幼儿园等,虽冲高了出生率,效果只是一时。

根据县府统计,近5年出生登记人数6万3166人,请领生育补助后迁籍其他县市,占新生儿总数2成,其中领取生育补助后,迁籍至台中市者,占同期间彰化县出生人数之10.41%,因为台中市设籍幼儿每年另有「幼儿学前教育补助」3万元。

其实,不只彰化县府为了减缓人口流失,推动生育补助,各乡镇公所也加码发放「新生儿营养津贴」、「妇女坐月子津贴」5000至1万6000元等不等现金,各乡镇领取补助后迁徙比率也介于14.49%至28.96%之间,被认为是属于福利之吸磁效应,无助于县内总人口增加。

人口负成长,生育政策的一次性补助,再度被质疑效果有限,且造成财政压力。但是县府也有话要说,给爸妈减轻一点负担,做得到也不用太过于苛责,症结还在更大的结构性制度设计不公。

县府内部就指出,在探讨生育补助是否奏效、考虑废除县级政府下的乡镇市长民选等,最大不公平还在资源往6都集中,以中央统筹分配税款为例,6都获得65%,其余16县市则只分得35%,彰化县人口最多,换算下来人均分配最低,要缩短城乡差距,不是只有检讨生育政策缺乏相关配套,教育、社会福利、就业、交通和公共建设环境等,全都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