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新剧刚开播,就收获一片差评

《孤舟》,悬疑/战争,曾舜晞、张颂文、陈都灵、王玉雯、张丰毅等主演,故事开始于1941年 (民国) ——这些元素组在一起,基本可以想象这部剧讲了一个怎样的公式化故事。

还是先介绍一下开篇剧情。

沦陷中的苏州,日寇、汪伪、重庆特务、中共,四方势力角力。年轻建筑师、旧军阀之子顾易中(曾舜晞 饰) 协助中共“铁血组”救人,被汪伪苏州特工站设计、逮捕。

正待枪决,顾易中逃脱,在地下交通站的协助下,退回新四军太湖根据地,但因此前诸多情报泄露,被中共视为汉奸、叛徒。

几乎同时,根据地暴露,遭日军轰炸,顾易中回到苏州,又成了苏州特工站日军顾问近藤正男的棋子。近藤利用他逼迫其父顾希形加入所谓的“和平运动”,被顾希形拒绝。

顾希形打算送顾易中离开苏州避风头,顾易中中途逃脱,他要去找证据证明自己并非卖国贼……

导演林黎胜是一名成绩颇丰的编剧,曾撰写电影《天下无贼》、剧集《潜伏》《十月围城》等作剧本。

但这次的《孤舟》,开场便连犯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以爱情戏开场。

顾易中和身为中共地下党成员的女友肖若彤(王玉雯 饰) ,在苏州的小桥流水、乌蓬小舟中你侬我侬,肖若彤还赠给顾易中一支堪为“定情信物”的钢笔。

在悬疑、谍战剧中插入爱情,对现在的观众而言,可谓大忌,《孤舟》还直接以爱情戏开场,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这直接让“谍战变谍偶”的说法,成为目前最流行的本剧风评之一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后述) 。

第二个“错误”,中共“铁血组”要营救的人,叫中西太郎。尽管此人是“日共”,且并不存在,只是汪伪虚构的诱饵,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日本人。

在民族情绪高涨的当下,一部国产剧让一群中共特工去营救一个日本人,诚然编剧有其合理理由,但在目前“理智让位于情绪”的舆论环境中,这种处理还是令人后怕。

所以,《孤舟》仅仅开了个场,就得罪了不少观众,大家一星两星地奉上,便不足为奇了。但凡时常关注影视及舆论动向,稍有敏感度的创作者,都不会以“爱情+救日本人”来开始一部谍战抗日剧。

抛开开场营造的先遣印象,《孤舟》虽未臻佳作之境,但也绝非目前风评所显示的那么不堪。

本文将以前5集为基础来进行评论。

不算粗制滥造

《孤舟》的角色主体倾向于年轻人,但剧中年轻演员的脸,无论身份高低,都太新、太干净,妆容不一定与1940年代的背景相符,表面看来,这部剧确实更像一部偶像剧。

但本剧叙事主体,一直牢固地贴在中共、汪伪、日寇、中统四方以“间谍”为基础的角力上。

尽管剧中设置了顾易中-周若彤、顾易中-张海沫(陈都灵 饰 ) 、周知非(汪伪特工站站长,张颂文 饰) -泉水(中统第一女杀手,张瑶 饰) 等多组爱情关系,但大多数时候,这些人没有专注在爱情上,而是专注于推动各方事业。

因此,《孤舟》的“谍战感”强于“偶像感”。

本剧谍战情节虽无新意,但也算架构复杂、脉络清晰。

中共在汪伪安插了“休眠者” (平时休眠,关键时刻被唤醒的间谍) ,汪伪在中共安插了“八号细胞” (间谍代号) ,日寇利用媒体和顾易中推进“和平运动”,中统则派出女杀手到苏州搅局。

每一方都没闲着,都将己方势力渗进了敌方,可见《孤舟》的剧情本身,并不幼稚。

结合人物来看,《孤舟 》的架构有点类似2015年的《伪装者》。

《伪装者》的年代背景基本与《孤舟》一致,主角明台(胡歌 饰) 同顾易中一样,都出身自不惧任何势力的高阶家庭,而且也有两位情感纠葛之人 (于曼丽和程锦云) 。

《孤舟》片头中有一处客厅大堂的楼梯,也与明家大堂的风格如出一辙。

还有一处联动,周知非提到了汪伪上海特工站76号。

正如《孤舟》中的苏州90号,76号是《伪装者》中主要的特工站,和明家姐弟有千丝万缕的复杂纠葛。

周知非提到的76号万里浪,历史上确有其人,这个角色在林黎胜编剧的《潜伏》中也出现过。

《孤舟》中乍看虚构味道强烈的人/事,很多都有史可依,比如“八号细胞”,就源自历史上中统“让叛徒发展叛徒”的“细胞计划”。

本剧的画面构图,也能偶见导演及摄影匠心。

比如周知非回到特工站,在廊门处斜身仰视楼上的近藤,剧集采用非常工整的构图格式,既展现苏州园林的古典魅力,又勾勒出汪伪和日寇之间明面合作、暗里龃龉的拉扯关系。

人物刻画上,最出彩的是近藤这个角色。

身为日本侵略者,他对中国文化相当了解,最喜欢的中国人物是鲁迅,能用白居易的诗《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形容苏州之美。

他将顾易中送回顾家,并在媒体的摄影闪光灯下对顾易中施礼,用周知非的话来说,深谙了中国典故“捉放曹”的道理。

即:借《三国》里曹操故事中的智慧,将顾家名声搞臭,让顾家失去原本的同盟和民心,最终不得不和日本人合作。

近藤送顾易中回家这段戏,可能是前5集中最值得品味的情节。

近藤在媒体的拍摄中,弯腰躬身,送顾易中进门,进门后,近藤直起身,长呼一口气,意为过程憋闷,但总算完事。回到特工站,近藤以“日中友好”为由,和站内中国汉奸打篮球,球赛结束,他暗中掏枪击毙了和自己比赛的中国人。

对中国人点头哈腰后,便杀一个中国人泄愤,“日中友好、和平运动”,借口也找得冠冕堂皇,心理平衡这一套,被近藤玩得贼溜。

这一系列行为流畅、缜密、残酷,甚至让人看出了一点《鬼子来了》的味道。

即:日本军人尊重规则是尊重规则,但嗜杀也是真的嗜杀。常人看来彼此冲突的精神状态,却被他们统一出一种并行不悖的效果,虽工整、严谨,但诡异、瘆人。

《鬼子来了》(2000)

问题还是很多

聊完优点 (或者说正常表现) ,再聊聊缺点。

《孤舟》最大的缺点,在于男主角顾易中的人设。不知本剧是否参考了《伪装者》中的明台,试图刻画一个前期热血、冲动,后期稳重、可靠的抗日青年形象?

可惜的是,目前看来,顾易中只有明台的冲动,没有明台的专业。

《伪装者》中,明台接受过专业的特工训练,和于曼丽搭档执行任务时,不说万无一失,但至少手法专业。

相比之下,顾易中完全是个愣头青。建筑师转行特工,非但没有专业技能,心智也极不成熟,导致的结果就是,他成了一个“走哪死哪”的“死神”式人物。

怡园救人,去了六个特工,死了五个,只有顾易中没死;望树墩枪决,中共被捕者都牺牲了,顾易中逃出生天;退回根据地,根据地被日寇轰炸,死伤遍野,顾易中同样逃脱;面馆见面,一场枪战,又牺牲几个同志,顾易中则被救活……

当顾希形将顾易中锁在顾园房间中,或许观众会很希望他再也不要踏出那个房间,因为只要他踏出去,指不定谁就会死在他身边。

战争年代,死亡常有,顾易中走的每一步,也都体现了青年人的爱国、热血、不服输,都是好的品质。

但从当下时代的眼光来看,这种没毛病的角色他恰好就是有毛病的,他像一个需要大家用不断的牺牲去照顾的“幼苗”,代入一下,简直就是那些大闹公共场所的熊孩子,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相反,周知非这个角色,就有很多合理且深刻的细节。

比如在家中,电话响,接起,他会先说“莫西莫西”,证明身为汪伪特工,他始终将应对日寇放在生活首位;又如车被跟踪,他第一反应是将头缩至与座椅齐平的位置 (反应速度堪比《色,戒》中的易先生) ,这是汉奸刻在骨子里的逃生“基因”……

所以,目前看来,顾易中、周知非这两个对立角色完全不对等,一个幼稚,一个老练,如同身处不同次元。

除此,《孤舟》中还有不少想当然的情节——

顾易中从敌方手中逃脱,不是回家就是回事务所,请问敌方不会在他最可能出现的地方设伏吗?

周若彤告诉组织,自己要去找顾易中,所谓的找,原来只是站在苏州街头傻等,这……找得也太敷衍了吧?

一群人经太湖退回根据地,遇日寇巡逻,交通员水生为引开日寇而牺牲,留下孤儿寡母,这段情节属实有点“硬编”,很典型的“为了送人头而送人头”……

总之,《孤舟》只是万千谍战剧、民国剧、抗日剧中普普通通的一部,它并不因有了哪个“鲜肉”就偶像化了,也不因有了哪个戏骨就质感突出,它的一切,一个字:普。

观众不看,不会错过什么。

如果看,建议倍速。

作者丨林放艇

人生若美得如一场吻戏混剪……

排版丨pelyliu

责任编辑丨Tony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好物 | 昆汀的电影狂想

关 注 【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