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文:柔肩担重任 巾帼绽芳华
在传统观念中,野外工作似乎是男性的专属领域,然而,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勇者打破常规,张献文便是这样一位在地质野外工作中闯出一片天地的杰出女性。
张献文作为甘肃省地质战线上为数不多的一名地质“女兵”,数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地勘一线,从一名懵懂的女学生成长为一名地矿高级工程师,先后参与了公婆泉煤田、红沙岗矿区等多个煤田煤炭勘探项目,提交地质报告20余份,探明煤炭资源量2.2亿吨,发表学术论文5篇。2022年至今,连续两届获评一四九队“专业技术带头人”,并多次获得甘肃煤田地质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大学之前,张献文对地质学的认识仅停留在李四光先生的事迹与有限的地质常识中。填报高考志愿时,出于对就业前景的考量,她选择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当收到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录取通知书时,内心更多的是对未知的困惑与迷茫。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学习,犹如为她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秘新世界的大门,让她对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有了全新的认知,她也深深地被地质学的魅力所吸引,从此踏上了这条地质探索之路。
入职不久,她便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辨认出岩石名称,从而赢得信任,加入肃北县公婆泉煤炭普查项目组。2011年9月,她来到甘肃省最北端的马鬃山,这里也是她地质生涯的起点。没有现代生活的便利,没电、没水、没信号,饮食也极为简单,但她毫不在意,因为心中对地质工作的热爱足以战胜一切。可她也面临着学校理论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难题,从熟悉钻机到岩心分析,从机械生产记录与地质编录结合到钻探回次的理解,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她身着男士衣物与迷彩大檐帽,仅靠一条粉色头巾彰显女性特征,在昼夜温差极大、环境恶劣的野外,为避免上厕所的尴尬而尽量少喝水,即便口渴难耐也只是抿一小口。
从马鬃山返回兰州后,她正式承担起公婆泉煤炭地质报告中煤质章节的编制工作。面对从未系统学习过的煤质章节编制工作,她开启了夜以继日的学习模式,深入钻研《煤地质学》及相关文献,书本规范不离手,整理煤样、分析资料、严谨判层,最终高质量完成任务,也实现了她从“象牙塔”到实际工作的转变。
在肃南县法拉沟煤矿外围煤炭详查项目中,面对首个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煤炭勘查项目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她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主动适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了更好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她细致地统筹规划,对每个钻孔数据进行分析,在项目实施的近一年时间里,“5+2”“白+黑”成了常态,正是这种刻苦钻研、踏实肯干的精神,成就了工作岗位上日渐成熟和坚定的她。她完成的《海石湾煤矿三采区地面瓦斯抽采二期工程五号井场瓦斯抽采项目QP01号孔封孔施工组织设计》,为后续一四九队实现甘肃省第一口连续产气煤层气井“零”的突破,实施综合规模全国首位的海石湾煤矿地面瓦斯排放超大口径正循环回旋井打下了坚实基础。“张献文一直在努力提升技术能力,虚心接受他人建议,专业问题一说她马上就理解了,是很有灵性的技术人员。”一四九队总工程师马代兵这样评价她。
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张献文还积极践行地质行业“师带徒”优良传统,她的徒弟冀晓彤称她为“风一样的女子”,她以独特的引导方式,让徒弟在实践中成长,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培养出众多“90后”“00后”技术骨干。然而,在地质事业上拼搏的她,对家庭却满怀愧疚,每次外出工作都匆忙而别,虽不舍女儿,但她明白既然选择了地质事业,家庭这一方面就要做出牺牲。
张献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女地质工作者的坚韧与担当。她如同一朵绽放在野外的铿锵玫瑰,在地质勘查这个传统男性主导的领域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女性勇敢地挑战自我,投身于地质事业,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女性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无限可能。
(甘肃工人报 任斌)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