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府附郭县之谜,为何县城全归秀水县而嘉兴县无县城?
在现代,工商业是经济的基础,于是发达的工商业聚集的地区就会出现城市,通常政府会专门设置“市”来管理这一地区,在中国,“市”这一种行政区划还要在民国时期才出现。但在古代,农业才是经济基础,尽管封建时代也会出现少数大型工商业城市,通常来说,这种大型城市也是州府甚至一省的行政中心,不过在行政区划上,这类地区的行政区划和其他地区也没有区别,仍然是“县”,不过,是特殊的“附郭县”。
南昌府附郭县,南昌县和新建县仍存在,但因市区已划出重设了县城
县是中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区划,而“附郭县”则是县中较特殊的一种,即上级行政区和此县共用一个城市,举个例子:江西赣州,赣州是府级行政区,但赣州府城,实际上也是其下属的赣县县城,赣州府衙等长期驻扎在赣县,赣县便是赣州府的附郭县,即赣县县城和赣州府城实际上为同一城;省城甚至首都都一样,明清两代的北京城,实际上是宛平县和大兴县两个县的县城合并而来。
这里还要引出一个“双附郭”的概念,就和前文说的北京城是由宛平和大兴两个县县城合并而来一样,有些大型城市,分一个县管辖政务实在繁重,所以就会分为两个县来管理,这就是“双附郭”,通常来说这种城市规模都很大,基本是省城级别的,如江西南昌府,府城南部就是南昌县县城,北部则是新建县县城,两县合并就是南昌城;不过在富庶的江南地区,很多非省城也有双附郭县,而在富甲天下的苏州府,在清代甚至还出现三附郭县这一全国仅有的例子。
浙江十一府,后严州府被杭州合并
但在双附郭县的例子之中,却出现一件非常罕见的特例,即嘉兴府的双附郭县:嘉兴县和秀水县。其特殊处就在于:一般城市的双附郭县,通常是各自管辖府城的一部分;而嘉兴府的情况却是,所有府城都属于秀水县,嘉兴县管辖城外部分地区,但嘉兴县没有自己的县城,县级机构寄居在城内。
这种诡异的情况的确非常不正常,那这种奇葩状况是如何出现的呢?说到这个,还要从明代宣德5年(1430年)开始说起,早期嘉兴府的附郭县就一个嘉兴县,但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1430年,朝廷将嘉兴府进行调整,原嘉兴县被拆分成嘉兴、秀水、嘉善三县。
嘉兴县一县三分
一县分三,自然是经济发达了,人口稠密了的结果,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县城归谁?更何况嘉兴县还是嘉兴府的附郭县,现在一分为三,那新附郭县又是谁呢?
如果从名字来听,与府同名的嘉兴县自然是首县,而且嘉善和秀水两县都是从嘉兴县分离出来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当年分的结果是:原嘉兴县城区域都划给了秀水县,而嘉兴县也未完全迁出,在嘉兴城内留下嘉兴县衙与孔庙(县学)等机构。一直到清朝最后一年,清政府紧缩机构,凡府城所在地设两县者统合并为一县,据此秀水县并入嘉兴县,1912年民国废府存县,合嘉兴、秀水两县为嘉禾县,1914年改名嘉兴县。
嘉兴的江南古镇
名称改来改去,秀水县终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这也留下一个谜团:1430年分县之时,当时的官员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做出这种不合常理的分家方式呢?从分家方式来看,实际上秀水县才是继承了旧嘉兴县的主体部分,那按照常理来说,命名之时,这一部分才应该继续叫“嘉兴县”才对,为何又要叫秀水县,而将“嘉兴县”之名给出一个新分出的小县呢?
这一点确实颇为令人不解,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人对此情况提出不满,嘉兴县官民尤其是埋怨颇多,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嘉兴县官吏对分县结果颇为不满,埋怨说嘉兴县“在城东南、东北二隅误入秀水”。于是城内之地皆归秀水县管辖。也就是说嘉兴县人认为,出现这种怪事,是属于当年分家的时候失误导致的。长期以来,许多官吏,尤其是嘉兴县人士不断建议两分府城,也给嘉兴县一半,但一直以来也没改变。
清嘉兴府图,嘉兴县在城内仅有县衙
也就是说,虽然理论上嘉兴县也是附郭县,但实际上完全是名存实亡,嘉兴县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自己县城的县。
至于另一个分出来的嘉善县呢,嘉善县和旧城没有任何关系,只能新建县城,当时定县治于有400户人家的魏塘镇,并新建县衙,嘉靖三十三年(1554)十月四日,为防御倭寇侵犯,兴工筑城,翌年三月四日竣工。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