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出隐忧 北市6成商办该升级了
台北南山广场(左)是少数取得「耐震标章」的指标性商办大楼。图/本报资料照片
取得耐震标章的 指标型商办大楼
办公人口最密集的商办大楼被震出危机意识。据调查,台北市至少6成商办大楼屋龄超过20年,是「建筑师耐震设计规范」新版条文实施前竣工,加上全台取得「耐震标章」大楼仅110件,指标性商办大楼更仅4件,专家认为,商办大楼升级商机可期。
据仲量联行、高力国际的统计,台北市A级及顶级办公大楼约73栋,5成屋龄超过20年,若加计B级办公大楼总计约128栋,高达6成以上是屋龄超过20岁的中古商办大楼,是在「建筑物耐震设计规范」新版条文2006年1月实施前完工。
内政部统计全台确认为红单的建物共51栋、黄单92栋,当中并没有商办大楼,但是高力国际业主代表服务部董事黄舒卫指出,商办大楼防灾和耐震能力是否禁得起强震考验,值得深思。
据台湾建筑中心统计,截至今年1月底全台取得耐震标章的建筑物共只有110件。其中「润泰敦仁」于2008年率先取得标章,迄今公有建筑已有56栋取得,民间及国营事业等建筑则有54栋取得,较知名的地标包括有「陶朱隐园」、「元利信义联勤One Park」、「三圆养心殿」、「润泰敦峰」,及今年第一件生产力建设台南中西区住宅大楼等。至于已取得耐震标章的商办及资讯中心大楼只占9件,相较于住宅大楼,明显稀缺。
黄舒卫认为,台北市老旧商办大楼潜藏公安、结构、防灾应变考验,都备受重视,如何强化都市防灾机能,为当务之急。台湾于1974年以前建筑法规并没有抗震规范,屋龄50年以上的建物遇到强震,抗震能力面临挑战;在2006年「建筑物耐震设计规范」纳入隔震与消能元件设计篇章后,新建物耐震能力已大幅提升。
全台建物共1,024万多栋,平均屋龄32年。其中50年以上的超过111万栋,台北市占16%,花莲、台东则有2成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