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熟,是收起你的“窥探欲”
最近刷到了“钢铁侠”牛钰的故事,感触颇深。
牛钰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后,待生活走上正轨便成了一名博主。
本该欢喜,但来自网友的谩骂,也接连而至:
博眼球、长得丑,看不下去……
她试图解释假肢是身体的一部分,但只是随手记录,也难逃一众网友的“审判”。
她常常为此所困扰:“恶评,让我觉得做什么都是错,但凡视频露出假肢,就被看成在博取同情。”
一句心声,表现出这个女孩对过度窥探的无力。
想起一句话说:“明明自己生活‘无碍’,却成了别人眼里的妨碍。”
有时,善意也会变成恶意,乃至肆无忌惮开始蔓延。
如果可以,别做那个“差评师”,若是尊重,还请收起你的“窥探欲”。
看到一句话说:“关注陌生人,也是关注我们自身。”
但,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这就好比是走在大街上,个性突出的路人,总会搏得更高的回头率:
或因身体缺陷,或因奇装异服,这时被人多看几眼,都有被冒犯到。
记得看过一篇有关容貌焦虑的文章,就曾提及女性被逼上绝路的故事。
舟舟原先是个胖女孩,后来用一年时间,从150斤减到95斤。
朋友们费解她的暴瘦,直至某天她晕倒后被送到医院,真相才被揭开。
原来,这般极端的减肥执念,皆源于她打小被他人嘲讽的过往。
中小学时,舟舟体重超标,同学会叫她“霸王龙”,把她评为班级最丑的女生。
有些调皮的男生看到她经过,还会故意伸腿使绊子,看她出糗。
那时,她就像一只受伤的小刺猬,只想蜷缩起身体屏蔽周遭一切。
饶是如此,她也不能回避伤害。
青春期的小女生,也会想和喜欢的同学做朋友,但旁人一起哄,身边就会响起戏谑的声音:
“麻烦你先照照镜子!”
“看见你就吃不下饭!”
每每这时,舟舟就会因羞愤气到发抖,而旁人则是无心到以此为乐。
长此以往,她只能用减肥来获得安全感,而那些冷眼给她留下的阴影,却不会消失。
《菜根谭》中有言:“不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则可以此养德疏害。”
想来的确如此。
纵然无意,也能伤人于无形。
肆无忌惮的“注目”,就像一把利刃,插在他人心上。
有些关注,颇失风度;收回视线,才最难得。
倘若帮不上什么忙,那就回避别人的难堪,也是一种修养。
摄影博主@良田有句个性签名:“各花各有各花香。”
话如其事,用来形容这样一期内容,很是贴切。
被拍摄的女生是一位服装店老板,直播卖衣时被网友追问:
“为什么脸上红一块紫一块?”
“我看你的脸,就不靠谱;我看你穿的衣服,就不想买。”
恶意滋生,只言片语就可以。
但这位女生依然笑着回答:“天生的胎记,不买没关系的。”
每次面对各种质疑与嘲笑,她会选择忽略,即便过往工作时,有同事抱怨看见她连饭都吃不下,她也坦言:
“因为长相,才有更多人记住我。天生的胎记,也是一种福气。”
所以,在拍摄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
烈火与玫瑰遮去脸上的印记,她眼里的光如星火,照亮自己的热爱。
我想,这一刻无关任何注目,她也能活得像女王般瞩目。
而与人相处,只能窥见他人不足,目之所及也只会是荒原;
当我们开始“无视”那些不完美,眼中才会浮现风景。
比如,当别人受挫时,少打听,在时光中自愈的人更显坚韧;
在你想帮助他人时,不被需要是负担,被接受的善意才会发光。
所谓相处舒适,就是假装看不见、听不到,避而不谈胜过盲目愚善。
允许别人不完美,才会产生美。
好的坏的,都能如他所是,每个人才能找到自己专属的人生答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窥私欲。
尤其是当下网络信息的“透明化”,让不少人的“窥探”行为失去底线,伤人于无形而不自知。
譬如,生活中不乏听到这样的发问:
“你在写什么呀?”“你以后想干什么呀?”
明明只是萍水相逢,却时常会让人对上陌生的眼睛,一瞬不眨地望向自己的私人空间。
想起一句话说:“越界的眼光,即便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像黑洞吞噬着别人的自由。”
他人未曾主动提及的事,就别问,不越过交往的边界,才是真正的成熟。
记得在《朗读者》的一期节目中,徐静蕾朗读史铁生的那篇《奶奶的星星》时,几度哽咽。
只因她打小跟着奶奶长大,往事涌上心头,思念难以抑制。
老人去世后不久,她也曾萎靡不振,陷入低谷。
所以时隔多年,当文字跨越时间把她拉回与奶奶相处的回忆时,依然会感到阵痛。
在此情景下,主持人完全可以继续追问,以挖掘亲情中的温暖进行煽情,博取收视率。
但彼时的主持人,一句话没说,只是保持沉默,以示尊重。
因为,奶奶是徐静蕾的挂念,若悲伤不可言说,去揭别人的伤疤,只会形成二次伤害,分寸尽失。
毕竟,每个人都有想要守住的“心事”,不知别人经历了什么时,无需做到感同身受,但可以收起那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恰如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中写道:“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让我的事归我。”
凡事只有克制住粗鄙的好奇,才不会有猝不及防的中伤。
这是对他人的慈悲,也是对自己的约束。
懂得收起一念而起的窥探欲,才是真正的成熟。
每个人都有想守住的秘密、不可言说的悲伤。
若是过于热心,关心也会变成伤害。
所以我们该如何释放善意呢?
绝非看到有人跌倒就扶起,窥见别人受伤就送药,而应该像杨绛先生在书中写的那样:
“人家窗户上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
不逾越边界,少看几眼,已然是最好的安慰。
往后,愿你收回灼热的眼光,尊重不完美的他,包容不完美的自己。
一键三连,愿所有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