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黨不倒,黎巴嫩不會好?宗派主義撕碎的「失敗國家」
黎巴嫩尚未从贝鲁特大爆炸回神过来,8月中旬又迎来15年前暗杀时任总理哈里里(Rafic Hariri)的「贝鲁特汽车爆炸案」判决。 图/路透社
耗时15年、斥资10亿美元,号称是第一个针对恐怖主义起诉的法庭——黎巴嫩特设法庭(STL),终于在8月中做出判决。STL负责审理的,是2005年暗杀时任黎巴嫩总理哈里里(Rafic Hariri)的「贝鲁特汽车爆炸案」,包含哈里里在内,当天一共22人被炸死、200多人受伤;真主党和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则被指为是幕后黑手。
根据STL宣判,被指控谋杀罪名的4名疑犯均与真主党有关联,但证据只够对其中1人定罪,量刑尚未决定,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由于这4人目前下落不明,均是所谓的缺席审判,各方仍可依法提出上诉,但另外3人宣告无罪,相关国际逮捕令已当庭撤销。
事实上,STL判决早在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前就完成,只是因应黎巴嫩灾后情势,决定延后宣判。但这项举动不但没有抚平黎国之殇,反倒让许多黎巴嫩人扼腕,更加速撕裂社会。原因在于,其判决是一种「迟来的正义」,且很难称为正义。
2005年2月14日,哈里里与其随扈车队在贝鲁特一间五星级酒店门外,遭到卡车自杀式袭击,并被引爆汽车炸弹。包含哈里里在内,当天一共22人被炸死、200多人受伤。 图/美联社
真主党和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则被指为是幕后黑手。8月中,负责审理的黎巴嫩特设法庭(STL)终于就此作出相关判决。图为哈里里遇刺身亡后,支持者拿着他的肖相痛哭呐喊。 图/路透社
之所以说迟来,是指此判决耗时十多年,国际与黎国情势已产生巨大变化。当初热衷干预黎巴嫩的叙利亚,经历多年内战和伊斯兰国的肆虐,如今残破不堪、沦为失败国家,阿萨德靠俄国等外部势力勉强稳住政权,短期内难再对黎巴嫩产生影响。
然而前门拒虎后门迎狼,叙利亚的什叶派伙伴——如真主党、希望运动(Amal Movement)等——在黎国逐渐深耕茁壮。20世纪黎国内战过后,真主党在南方扮演着类似国家行为者的角色,协助当地复苏,并利用黎国以宗派分享权力的宗派主义制度(confessional system),牢牢紧控议长宝座。
此外,什叶派的带头大哥伊朗也不断挹注真主党等代理人,与以色列兵戎相见,让真主党获得不少人黎国人民的掌声和跨党派支持。像是黎巴嫩现任总统奥恩(Michel Aoun)虽是基督教马龙派,却与真主党大和解,并带领所属党派「自由爱国运动」(FPM)加入亲叙利亚的「3月8日联盟」(March 8 Alliance),共享内阁和国会权位。
20世纪黎国内战过后,真主党在南方扮演着类似国家行为者的角色,协助当地复苏,并利用黎国以宗派分享权力的宗派主义制度(confessional system),牢牢紧控议长宝座。图为黎巴嫩内战,真主党军队与南黎巴嫩军(South Lebanon Army)的资料照片。 图/法新社
许多哈里里支持者,以及反「3月8日联盟」与反叙利亚的「3月14日联盟」(March 14 Alliance)支持者则认为,黎巴嫩内部早已被境外势力控制,真主党等只是魁儡。哈里里之死的幕后黑手,必定超过真主党或阿萨德的等级,没有伊朗最高领袖的核准,不可能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
换言之,即使STL判决汽车爆炸案嫌疑人有罪,但只是揭露哈里里被暗杀的技术层面,对部分盼望多年的黎巴嫩人来说,真相仍深不见底。如果国际社会花了这么多心力,都未能指出幕后藏镜人,且定罪的嫌犯可能永远无法到案,达不到吓阻恐怖主义的效果,又怎么称为贯彻正义?
当然,这样的观点对STL并不公允,国际法庭不似国内,局限性相当明显,如审理证据只能靠黎巴嫩提供,有心包庇者早就准备好串证或灭证。且法官曾表示叙利亚和真主党可能有除掉哈里里的动机,但没有直接参与的证据,而STL是为审理参与恐怖主义行动的个人设立,亦无法控告特定团体或国家。
无论如何,除非奇迹出现,将新的证据呈上法庭,否则STL可谓已达成阶段性任务。黎巴嫩人必须明白,STL不是用来收拾真主党的工具,真正的根源仍在于重新面对结构性问题与改革政治。
黎巴嫩真正的根源仍在于重新面对结构性问题与改革政治。图为2020年8月,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后满目疮痍。 图/美联社
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后,居住于法国巴黎的黎巴嫩人,举起黎国内的政治与宗教领袖肖像,指控他们就是这个国家的「刺客」(assassins),抗议国家的贪污腐败。肖像中,最右即为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Hassan Nasrallah)。 图/欧新社
港口大爆炸将满一个月,贝鲁特仍陷于混乱。黎巴嫩总理迪亚布(Hassan Diab)请辞后,在法国总统马克宏等外界压力下,新内阁仓促就任,新总理阿迪布(Mustapha Adib)虽是出自逊尼派,符合一贯的宗派主义制度,但也是真主党与奥恩属意的人选,很难按照真正的意志施政。
这其实点出了黎巴嫩政治动荡的根本因素——从法国统治遗留迄今的宗派主义制度。由于黎巴嫩有着高度的异质性,为了缔造现代国家,巩固各种族和宗派的认同感非常重要,因此透过议会席次分配,为不同的宗教团体保留特定额度,让黎巴嫩一度成为中东多元民主的代表。
经历上世纪的内战与多次谈判,宗派主义制度始终是黎国政治的最大公约数,因为各宗派种族的菁英都可从中获利,形成坚固的恩庇(patronage)网络,纵容特权与贪腐。尽管部份人民不满此制度,但在宗派传统观念制约下,往往只能按照信仰与族群投票,无法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甚至被政客以选区划分操作选举,徒具民主形式。
在这种脉络下,抗击以色列、反对美国干预的真主党站上道德制高点,成为黎巴嫩最有实力的政党,俨然是新救世主。但当真主党变得越来越强大,它并没有超越既有体系,而是成为特权阶级的一部份,像是去年底爆发反政府游行,诉求改革宗派主义制度,但真主党拒绝改变,更纵容支持者与抗议者发生冲突。
宗派主义制度始终是黎国政治的最大公约数。在这种脉络下,抗击以色列、反对美国干预的真主党站上道德制高点,成为黎巴嫩最有实力的政党,俨然是新救世主。图为2006年的以黎冲突,一名黎巴嫩真主党游击兵,看着身后的贝鲁特城郊在战火中燃烧。 图/路透社
图为9月4日,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届满一个月。不满长期政治问题未能解决的黎巴嫩人民,拿着吊绳上街示威抗议。 图/法新社
值得注意的是,长达数月的抗议活动跨越了不同的宗教,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等成千上万的示威者,要求清理包括真主党在内腐败低效的政治。随着黎巴嫩经济情势日衰,连宗教领袖都出面批评总统奥恩与真主党联盟,更认为真主党太过偏向伊朗,有损黎巴嫩的中立。
另一方面,黎巴嫩在真主党主导下,与西方关系越来越差。不只美、英、加等国,欧盟、阿拉伯联盟等都将其指定为「恐怖主义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裁;真主党似乎甘之如饴,把黎巴嫩面临的困境描绘为美国大撒旦的阴谋,像是前阵子美元短缺导致的流动性危机,也是因美国操纵所致。
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Hassan Nasrallah)更提倡:黎巴嫩应向东看,而不是向西看——也就是学习伊朗老大哥寻求中国的支持。
随着黎巴嫩经济情势日衰,连宗教领袖都出面批评总统奥恩与真主党联盟,更认为真主党太过偏向伊朗,有损黎巴嫩的中立。图为黎巴嫩士兵驾驶一架军用卡车,驶过苏莱曼尼(Qassem al-Soleimani)的肖像。苏莱曼尼是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其在巴格达遭美军空袭炸死,引发后续的中东动荡。 图/美联社
对真主党(和德黑兰)与北京来说,减少美国在黎巴嫩的影响力是共同目标,因此近年来中国与黎巴嫩快速发展关系,还派遣军事人员与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共同执行人道任务。
此外,北京对于黎凡特地区古老衰败的基础建设相当有兴趣,像是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公路,可以和新丝绸之路相连结,作为控制欧亚大陆交通网络的一部分。但大爆炸过后,中国只提供紧急救援,尚无传出协助重建的计划,可能是黎国内部仍对中国的债务外交有所忌惮。
因此,黎巴嫩目前仍是把纾困希望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身上、重建希望放在法国为首的国际社群身上,但无论前后者都要求黎国政府必须制定有意义的改革计划。由于法国只将真主党的军事部门视为恐怖组织,不似美英等国全面抵制,再加上与黎巴嫩的历史渊源,给了马克宏施力空间,代表国际社群迫使贝鲁特进行改革。
同时,德黑兰正密切注视着黎巴嫩的事态发展,表示伊朗已准备好以任何必要方式提供援助。当马克宏在贝鲁特展开外交穿梭,伊朗内部传出批评;当法国军队抵达黎国救灾,伊朗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要求法国停止干预黎巴嫩,这亦反映德黑兰对真主党失去对控制黎巴嫩的担忧。
马克宏在贝鲁特展开外交穿梭,也引发德黑兰的忌惮。 图/美联社
由于油价持续疲弱与美国制裁,伊朗也已陷入经济危机,无法给予灾后的黎巴嫩太多援助。但要知道,德黑兰在意的并非黎巴嫩复苏,而是在于真主党是否能继续主导黎国,并牵制以色列(与美国),因此挹注真主党才是主要目标。就这点观之,伊朗仍具备左右黎巴嫩的关键筹码。
最新消息指出,总统奥恩宣布黎巴嫩将成为「世俗国家」,旨在回应民间对宗派主义制度的不耐与国际社群呼吁改革的压力;新任总理也宣示改革,作为与IMF谈判的切入点。但政客承诺究竟能落实多少?外界都在密切观察,马克宏已表示黎国只剩下3个月时间做出成效,否则将面临惩罚性制裁。
最后,纵使宗派主义制度崩解、特权与贪腐都得到惩罚,真主党的问题不解决,黎巴嫩就无法成为正常国家。说到底,拥兵自重绝对不是一个合法政党应该有的现象,国中之国的真主党,会使黎巴嫩继续暴露在战争的风险中——不管是对付以色列或内战,也会让黎巴嫩更被孤立。
刚过完100岁生日的黎巴嫩(黎巴嫩前身的「大黎巴嫩」于1920年9月1日诞生),是否还有未来,端看黎巴嫩人如何决定宗派主义体系与真主党的命运。
黎巴嫩总统宣布黎巴嫩将成为「世俗国家」,新任总理也宣示改革。但政客承诺究竟能落实多少?刚过完100岁生日的黎巴嫩是否还有未来? 图/欧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