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农商银行3300万股权无人问津,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频遇冷

近日,郑州农商银行3300万股股权在阿里拍卖平台上的首次拍卖以流拍告终,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小银行股权交易的关注。据了解,此次拍卖的郑州农商银行股权评估价为1.2738亿元,起拍价与评估价持平,虽然吸引了800多人围观,但最终无一人出价。

中小银行股权为何屡遭"嫌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周茂华认为,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频频遇冷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目前银行股权交易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交易深度和广度不足;二是受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投资者对部分中小银行的盈利稳定性和经营前景存在担忧;三是部分银行的股权投资门槛高、定价不够合理。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股权较为分散,这是导致股权拍卖遇冷的主要原因。以郑州农商银行为例,该行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新郑农商银行、郑州市建设投资集团和永威置业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6%、5.5%和5%,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频频流拍折射出银行业困境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中小银行的亿元级股权被挂牌拍卖,部分银行的股权甚至以1元的底价求售。但从拍卖结果来看,无论是高价股还是"白菜价"股权,大多遭遇投资者冷遇,频频流拍。

业内人士认为,频繁出现的银行股权流拍现象,反映出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业绩下滑、资产质量承压等困境。以郑州农商银行为例,虽然该行近年来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但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下降态势。2022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4.52亿元,同比下降19.66%;净利润8.74亿元,同比下降19.82%。同时,该行33家法人股东中,有14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其中5家位列前十大股东。股东资质的下降,无疑会影响银行股权的吸引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