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更便利 消费更舒心

本文转自:中国城市报

多层次、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支付更便利 消费更舒心

■中国城市报记者 孙雪霏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4月29日 第 09 版)

支付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支付便利程度直接影响交易成本和交易可靠性。如今,“一机在手,走遍天下”,移动支付普遍应用于乘车、买票、购物等经济活动场景,为公众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然而,在支付效率提高的同时,一些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仍面临着支付不便的问题。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会同有关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解决方案,持续深化支付服务场景建设,不断提升支付服务的包容性,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

升级支付体验方便外籍人员

今年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官微发布中英文双语《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关注和欢迎。

优化支付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为进一步消除外籍来华人员支付壁垒,各大银行、支付机构频频出招,推动商户增设境外银行卡受理、优化外币兑换服务,简化绑定微信或支付宝流程……近段时间以来,中国支付服务再升级,获得很多外国友人点赞:“一部手机走四方,在中国支付很‘丝滑’!”“多种支付方式,让我在中国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展馆内注意到,展区设立了多个入境支付体验服务台,为外籍人员提供全面的支付方式指导。现场,关于现金、扫码、刷卡等各类支付方式的操作指引海报随处可见,现金兑换点的数量亦比往届有所增加。在餐饮区结算台,服务人员准备了大量零钞和银行卡刷卡设备,应对现金和刷卡支付。

记者在会场内还观察到,除了常规的支付设施,新设的外币兑换机和ATM机数量亦有显著增加。此外,场馆内还增设了外卡取现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国际参展者。对此,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广交会全面完善展馆内支付环境,境外人士在展馆内消费可以顺畅使用全球通用的支付方式。

“前几天,我试着用我的维萨(VISA)卡绑定微信和支付宝,没想到整个绑卡过程非常快,不需要护照验证,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在广交会上,来中国进行商务洽谈的德国采购商彼得分享了他的支付体验。彼得表示,过去绑定移动支付相对复杂,消费需依赖中国朋友完成支付;而现在高效快捷地绑完卡后,他在中国可以自己出门支付消费了,而且支付平台上实时汇率的显示也极大增强了消费透明度。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提出构建包容多样支付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等,共同提升商业领域支付服务水平。此举也是在落实今年3月7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

储士家称,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支付体系和支付环境,可以更好地惠企利民,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分助力,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来华进行商务、学习以及旅游等活动,促进我国消费和经济增长。

优化适老服务增强便民程度

在数字支付的时代浪潮中,老年人的支付体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的消费场景多样,有关买菜、乘车、买药等方面的付款,虽然金额不大却经常涉及付零找零。对于老年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

北京市退休职工孙五军也学过扫码支付,尽管他曾不慎输错金额,把7.5元输成75元,但这并没有让他对移动支付失去信心。“‘一键支付’很省心,我们这些老年人也得跟得上时代,享受得了社会发展带来的便捷。”孙五军说。

在采访过程中,北京一家清真餐馆的店员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现在一些老年人也学会了扫码支付,他们也越来越习惯这种方式,但也有不少老年人仍偏好使用现金支付,所以店里总是备着足够的零钱。“而且我们会尽量把现金‘破’得碎一点,让老年人用起来更方便。”该店员说。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支付服务适老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以提升老年人支付体验。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聚焦老年群体支付服务的堵点、难点,围绕支付产品适老化升级、银行网点服务优化、支付知识普及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升老年群体的支付服务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今年3月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目前,我国主要移动支付APP均已进行了适老化升级,通过简化流程、添加温馨提示、增加语言播报、放大字体图像、专线人工客服等多种方式,提升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服务体验;全国超过96%的银行网点已推进适老化改造,通过升级自助设备、设立老年客户“绿色通道”“服务专区”等措施,便利老年群体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打造温馨网点。

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北京金融街的工行复兴门支行,一台专为老年人设置的ATM可以直接取出小额现金,这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买菜等小额消费。刚成功体验ATM小额取现的李阿姨感叹:“在这台ATM能直接取出10元现金,这下买菜不用破整钱了。”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该行的“零钱包”兑换窗口也开通了面向老年群体的绿色通道。

扩展服务“版图”推动支付“出海”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金融机构积极连通境外支付清算网络,中国支付“出海”已颇见成效。

如今,在众多国家知名景点、百货商场、便利店、免税店、酒店与机场等消费场景,都能看到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标识。在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头部移动支付机构的股东名单里,也频现蚂蚁金服、腾讯等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身影。同时,在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国家支付系统的迭代升级中,涌现出的“中国方案”颇受青睐。

在技术推广方面,中国支付机构已成功协助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升级二维码支付等现代支付系统,提供技术策略。此外,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其他高科技产品的大量“出海”,以及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商正为中国企业业务全球化布局提供全方位的支付生态,从2C端延伸至2B端。

“目前,就支付技术应用与服务体验而言,中国的确走在不少国家之前。”据一位跨境支付服务商负责人透露,相比很多国家仍延续的卡基支付模式,中国已广泛普及的码基支付模式,在科技赋能的加持下,不仅结算效率更高,相关资金转账费率也更低,极大地推动了普惠金融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相关成就的背后,是中国支付机构对外支付网络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过去10年间,中国不仅积极拓展境外受理网络、连接众多境外消费场景,其大型互联网机构和金融科技平台还通过股权投资与科技输出,帮助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支付机构搭建全新的移动支付网络、提供解决方案。

储士家表示,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及政策的持续推动,中国支付服务的便利性和普及率预期将进一步提升,为国内外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和便捷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