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丧环境差 大甲殡仪馆整建

台中市大甲殡仪馆治丧需求高,但民众经常反映灵堂不足、火化数壅塞与馆内运棺道路颠簸等问题,台中市政府投入330万元优化相关设施。(李京升摄)

台中市大甲殡仪馆治丧需求高,却有灵堂、火化数壅塞与运棺道路颠簸等问题,引起民众陈情治丧环境欠佳。市府7日指出,已重整优化大甲殡仪馆,新建搭棚场地并改善运棺步道,并每年检讨改进场馆设施和火化效能。

大甲殡仪馆设有景德厅、怀恩堂及小灵堂等23间治丧设施,提供治丧民众办理法会及告别式,是全市唯一从治丧、奠礼到火化的「一站式服务」场地,因地方使用频繁,每逢旺日未能满足家属治丧需求。

市议员杨启邦说,有不少家属反映礼厅、灵堂不足及火化数壅塞等问题,还有从小灵堂到火化场路面颠簸,治丧家属推着棺木,边掉泪边要担心路面不平,是否会让棺木翻车,也有丧家排不到灵堂,只能移灵东海火葬场,天天奔走往返治丧。

市府民政局长吴世玮表示,市府投入330万元在大甲殡仪馆园区内停车场旁整地,并规画全新搭棚场地,可同时举办4场告别式,代替礼厅治丧,即日起开放民众申请使用,并同步修整运棺通道,改善颠簸问题。

市府生命礼仪管理处长柯宏黛说,大甲殡仪馆有4具火化炉,每天最多能火化30具遗体,每年火化约2.5万到2.6万具遗体,目前火化效能充足还可支应外县市需求。

她表示,针对灵堂、火化数壅塞等问题,除这次增设搭棚场地,近期也改善馆内小礼堂、停棺空间等,每年也会针对火化效能检讨,并改进场域动线,让治丧家属有更完善的环境。

另外,东势区第一公墓纳骨堂使用趋于饱和,市府斥资3.25亿元新建纳骨塔,地方也关心进度,柯宏黛说,纳骨塔新建工程预计明年4月完工、年底前启用,预计可提供3万个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