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西安入选!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和科教资源是西安两大突出优势。

作为全国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西安拥有科研人员100多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5.23%、居副省级城市第2;创新能力在2023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位列第8,进入“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强。

目前,正建设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拥有34个国家级孵化器。已形成新能源汽车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1.25万家、1.5万家;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4,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0%。

西安入选两部门试点

日前,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的竞争性评审工作。

4月29日,两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评审结果,拟确定20个市(区)纳入试点范围。其中,陕西省西安市拟入选。

根据《通知》内容,中央财政对入选城市给予定额奖励。按照每个入选城市不超过3亿元下达奖补资金,试点实施期第一年拨付50%奖补资金,实施期满考核评价通过后拨付其余50%奖补资金。

支持入选城市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组织示范项目,“点”上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线”上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示范、“面”上开展产业集群及科技产业园区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示范,加快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以及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一、“点”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1. 打造智能工厂。支持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哑”设备改造,部署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装备、智能控制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推进制造单元、加工中心、产线等全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探索柔性生产、共享制造、虚拟制造等新业态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支持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改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应用,建设绿色工厂。

2. 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支持推动石化化工等原材料行业老旧装置综合技改,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提升行业数字化、绿色化和本质安全水平。

二、“线”上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数字化改造

3.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提质升级,重点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制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技术改造方案,联合10家以上配套企业同步实施技术改造。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建设智慧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开放数字系统接口,引导供应链企业接入,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回收利用等环节实现企业间高效协同。

4. 形成重点行业典型场景解决方案。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和自身改造经验,联合工业软件企业、智能装备企业等编制数字化专用工具、典型场景建设方案、系统解决方案等。构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解决方案资源池,向上下游企业共享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实现“一次开发、行业复用”。

三、“面”上产业集群、科技产业园区整体数字化改造

5.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承载园区、高新区等科技产业园区聚焦主导产业,组织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建设,引导园区内其他企业“看样学样”实施技术改造。鼓励科技产业园区建设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算力等基础设施,推进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垂直应用,构建集成互联、智能绿色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培育数字化转型专业化服务商,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评估诊断、场景培育、技术验证等公共服务。

陕西光伏组件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硅片出货量连续九年全球第一

陕西省发改委信息,陕西光伏产业已形成涵盖晶硅材料制造、硅片加工、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系统(电站)等多个领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骨干企业20多家,硅片、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领先。

2023年,陕西光伏制造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产值约1600亿元,同比增长26.5%;光伏组件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硅片出货量连续九年全球第一。

其中,隆基绿能晶硅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连续打破世界纪录。2023年,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7.09%。这是继2022年11月隆基绿能创造26.81%的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后的又一次突破。

陕西硅基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渭南、商洛、榆林等地,逐步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片—单晶电池片+辅件+光伏玻璃—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业链及多条支线产业链,涵盖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专业孵化、光伏+应用场景、其他社会中介服务等领域的服务链也正逐步形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优势明显。

陕西金属镁连续11年产量全球第一力争到2030年建成国内一流铝基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和全球最大镁基材料产业创新集群

铝镁轻质材料是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信息、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基础性材料。特别是镁及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

据统计,2023年陕西全省电解铝产量达92万吨,铝材产量达58.8万吨,铝材料产业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全省金属镁产量达47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60%、全球产量的50%,连续11年产量全球第一,产品出口荷兰等40多个国家。

目前,陕西全省铝镁材料产业初步形成铜川铝材料特色产业链、榆林镁及镁合金特色产业链,建成投产全国首条年产千吨级高品质镁示范生产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铝镁轻质材料生产地和全球最大的金属镁产地。

以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高校、科研院所等为支撑,以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为承载,打造千亿级铝镁轻质材料产业创新集群。

按照计划,陕西将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数字化绿色化提升行动、项目保障行动、企业优强行动以及集群发展行动,力争到2025年,推动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新优势,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到2030年,铝镁精深加工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

刚刚印发的《陕西省培育千亿级铝镁轻质材料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提出:陕西将力争到2030年建成国内一流铝基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和全球最大镁基材料产业创新集群。

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陕西216人上榜!

“中国高被引学者”是指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本学科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不仅是高校(机构)学科实力、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也为吸纳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与国内外顶尖研究团队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日前,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正式出炉,本次共计上榜的5801人,来自496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10个教育部学科领域中的84门一级学科,本次是该榜单自2015年以来的第十次发布。

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位于陕西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共计20个,其中高校18所,研究所1所,医院1家。“高被引学者”数量合计达到216人。

序号

单位名称

高被引学者数

12

西安交通大学

83

32

西北工业大学

43

4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6

8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4

8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13

126

长安大学

7

139

西北大学

6

146

陕西师范大学

5

146

西安理工大学

5

225

陕西科技大学

2

225

西安工业大学

2

2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

284

宝鸡文理学院

1

28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1

284

陕西中医药大学

1

284

西安测绘研究所

1

284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1

284

西安科技大学

1

284

西安邮电大学

1

284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1

其中,在上榜数量最多的西安交通大学,学者领域涵盖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数学等多门类学科。西北工业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高被引学者”数量较多。

此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西北大学的地质学、长安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是以上各学校上榜的“高被引学者”中研究最多的学科。

另外,西安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谋划发展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生命健康等一批未来产业;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类脑智能、深海深空、前沿新材料等一批未来产业。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