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帝都遺址:關東大地震100周年的歷史散步

两国横网町公园内的东京都慰霊堂,收容了关东大地震与东京大空袭罹难的民众遗骨,每年都会举办春、秋两次的祭祀法会。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2023年9月1日,是日本关东大地震100周年。这场日本近代最惨重的天灾,夺走了十多万人的性命,也将浓浓欧风的帝都东京璀毁殆尽。然而复兴院总裁后藤新平以自身建设台湾与满铁的经验,企图打造出未来帝都的宏大远景,却因日本逐渐走向军国主义而破灭,最终遭到无情的打击。

可以说,经历了两次的惨重打击,让东京遭受了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摧残,虽然都在短时间内复活,堪称是令人惊讶的奇迹,但也因此让百年前的地震遗迹,以及旧时代的风情就此消失,人们只能透过老照片窥探当年的精彩。

即便如此,漫步在许多东京的角落,仍能看到少数留存的遗构与建筑,诉说着帝都过往的繁华,以及地震的可怕。历史的散步总能让我们省思,而起点就在墨田区的横网町公园了。

靠近JR两国站与国立竞技场的横网町公园,这一带原本就是江户下町最热闹的地区,明治维新之后曾作为陆军被服厂,1922年迁走之后准备兴建公园而整地,没想到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这里成了受灾民众的避难之地,却因周遭广大的木造建筑发生大火,严重的火灾旋风造成近4万民众身亡。

灾后东京市官方委托知名建筑家伊东忠太于1930年兴建慰灵堂,收容罹难的遗骨,并在对面兴建东京都复兴纪念馆。二次大战后这里也收容了战争期间身亡的民众遗骨,并将战争受害的相关资料与物品纳入纪念馆,成为近代东京受灾的代表建筑。

东京都复兴纪念馆搜藏许多关东大地震的史料与地震相关的物品,可以让到访者一窥当年地震的惨状。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东京都复兴纪念馆内的展品,可见到大自然可怕的破坏力。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同样位于两国的江户东京博物馆,这里也有不少关东大地震的展示。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江户东京博物馆内展出的东京大学遭受地震破坏的建筑遗构。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两国一旁的隅田川,流经江户的下町地带,因运输十分便利而繁荣了河岸,为了两侧的交通,因此日本政府兴建了相当多的桥梁,然而这些桥梁在关东大地震当中受到相当程度的毁坏。灾后复建时隅田川上的桥梁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每座桥梁都呈现出相当独特的构型,而这也成了帝都新名景。

大多数的桥梁至今仍在使用,从浅草的埠头搭乘观光船往竹芝南下,欣赏每座桥梁是观光客的最爱,也是震灾后的复兴象征。另一个复兴象征则是位于筑地的鱼市场,最早是在日本桥一带的鱼贩,江户时代这边因有河道运输,所以江户的渔师会把江户湾捕获的海鲜运到这边贩卖,最终形成了鲜鱼贩卖的集散地。

不过关东大地震时鱼河岸一代连同日本桥周边的红炼瓦建筑,几乎遭摧毁殆尽,为了安置当地的鲜鱼贩卖业者,复兴院将原本海军在筑地的旧用地,兴建了一座大型的中央卸卖市场,而原本在鱼河岸依靠鲜鱼贩卖的周边业者、零售商还有饮食店,也就跟着迁到筑地,在市场外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商圈,就是现在的筑地场外市场了。

2018年中央卸卖市场搬迁到新的丰洲市场,原本在1935年完工的市场建筑也已拆除殆尽,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时成为大型巴士停车场。不过仍有不少传承自鱼河岸的传统渔市与店家,继续在丰洲市场营业,提供给首都圈的人们鲜美的海产。

隅田川上的桥梁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造型。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1932年完工的两国桥,虽然震灾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毁损,不过为了安全还是跟其他的桥梁一起改建。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因关东大地震而兴建的筑地中央卸卖市场,如今也已成往日云烟。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当年东京最高的大楼「凌云阁」,因关东大地震而被震毁,只能从过往的照片与江户东京博物馆内的模型,才能看到往日的繁华。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不但摧毁了明治维新后兴建的大量红砖建筑,木造建筑也因灾后大火付之一炬,与人们最息息相关的铁道系统,更成了坏灭状态,因此铁道复兴就成了当局的首要目标,当中最让人不胜唏嘘的,就是万世桥车站了。

这座车站在1912年完工启用,设计者是日本鼎鼎大名的辰野金吾,站外还有一座日俄战争的英雄广濑武夫中佐与杉野兵曹长的铜像,浓浓的欧洲风情却在1923年遭到地震摧毁。之后虽然兴建了第二代的车站,不过后来大部分的站体在1936年改建为交通博物馆,1943年因二次大战影响废站,原本站前的广濑中佐铜像也因过于军国风,而在二战后遭撤除了。

这座车站虽然已经消失,不过2007年交通博物馆搬迁到大宫,原本的站体则经过改造后,成了新的文创会场,如今到访此地,可以踏着百余年前的楼梯,前往原本万世桥站的月台,喝杯咖啡看着列车通过,怀想当年的荣光。

万世桥站的旧址(左侧),如今成了文创与观光名景。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旧万世桥站的月台改建成为咖啡馆,可以在这边稍事休息看着火车奔驰而过。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关东大地震时没有受到破坏的道灌山隧道,却因山手线双轨化而被废除,如今仅剩下一小部分的红砖结构存在。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很难想像地震前满怀欧洲风情的东京,然而这些红砖建筑无法抵挡强震,最后几乎遭到摧毁,也改变了日本人的建筑型态,逐渐转往更加抗震的RC混凝土。而且地震后庞大的瓦砾该如何处理,也成了当局十分头痛的地方。由于东京因地势的关系,有许多低洼地区,为了改善这些地方,就将银座、日本桥等地的大量瓦砾运到这些地方,一方面垫高地势,改变了一下雨就淹水的状态,也让当地可以让民众居住。

最有名的就是位于品川区的户越银座,因为改变当地的地貌,吸引越来越多的灾民搬迁到此地,最后还形成了东京最长的商店街,还因协助了银座处理瓦砾的问题,获得银座当地的许可,成为第一个冠名OO银座的地方,算是震灾复兴代表了,历史散步来到这里,也暂告一段落。在关东大地震百年的此刻,这场大地震带给人们的震撼与意义,或许从这些历史遗迹的散步之中,多少能够体会吧!

现今的户越银座商店街,当地区域底下埋着大量来自银座的瓦砾。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

关东大地震不只摧毁了东京,隔壁的横滨也受到极大的摧残,1914年兴建的横滨市开港纪念会馆,也曾因震灾而毁损,但却将其修复完成使用至今。 图/作者陈威臣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