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取消原定下周欧盟外长访陆? 陆外交部这样回应
中方取消原定下周欧盟外长访陆?陆外交部回应:等双方方便。(大陆外交部)
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导,中方取消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原定下周的对中访问。对此,汪文斌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欧关系,一直与欧方保持各层级各领域交往,「我们欢迎波瑞尔高级代表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尽早访华,愿同欧方继续保持沟通」。
大陆财联社报导,自德国总理萧兹,法国总统马克宏先后访中后,一度陷入紧张状态的中欧关系,慢慢回归正轨。
此前因「人权问题」被欧洲执委会搁置的「中欧贸易投资协定」,也出现重新启动苗头。
但最近欧盟驻中大使在北京一个论坛上表示,欧盟对于跟中国的贸易谈判无法取得实质进展,表示遗憾。
与此同时,德国媒体也向德国政府「建议」说,面对趾高气扬的中国,打交道时德国不必卑躬屈膝,因中国实际上有求于德国。
不管是欧盟驻中大使的表态,还是德媒建议,实际上都代表着欧盟内部,一部分对中强硬派的态度,他们并不愿意看到眼下中欧关系向好的总趋势。
陆媒报导分析,这些人背后,体现着欧盟对中态度的问题。首先,不同于中国是大一统的单一国家,欧盟虽然从经济体量上,跟中国差不多,但内部非常分散。
这种欧盟内部的分裂,不仅是组成欧盟的27个成员国利益不同,更是欧洲内部不同政治派系,思想文化的分裂。
具体来讲,欧盟组织中,西欧和中欧,南欧,对于跟中国发展良好的贸易关系,持欢迎态度。
东欧国家,尤其是靠近俄罗斯的波罗的海三国,由于俄乌冲突爆发,对中国难免有点「恨屋及乌」,觉得中国是俄罗斯伙伴,因此支持美国,主张对中强硬。
如果不同国别,而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欧盟内部,各成员国政府,对于中欧关系的发展,大多持一种支持态度,因为这些人要为本国经济负责,而与中国发展外贸关系,就是帮助他们获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像欧洲执委会,不直接对欧洲各国人民负责,更多的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发挥影响力,因此对中国的敌意较深。
以这次表态说欧盟对中欧贸易谈判,难以取得实质进展感到遗憾的欧盟驻中大使为例,实际上并不能代表欧洲各国意志,更像是欧盟整体层面对中舆论代表。
而由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舆论霸权,欧洲舆论媒体层面,受到英美影响非常严重,所以欧盟执委会、欧洲议会对中整体态度,都是主张强硬。
问题是,欧洲为何对中欧贸易谈判不满?因欧洲经济面临巨大压力,中欧贸易规模虽然巨大,但欧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表面上是中国在赚欧盟的钱,所以他们才感到不满。
现在欧洲希望尽快推动中欧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尽快达成有助于欧盟实现自己利益的贸易条件,就是让中国多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实现他们自己的利益。
陆媒称,问题是,中欧贸易又不能只看双边货物贸易,欧洲大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建设,实际上也是赚中国人的钱给欧洲人用,但这些生产是在中国,所以不被算在双边贸易中。另外现在双方在投资协定谈判问题上的僵持,也不是贸易领域原因,是欧洲执委会把贸易问题政治化,外交化,借此对中国施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