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柴油内燃机巨头换帅,谭旭光卸任,曾预言新能源乘用车将出现“灾难性产能过剩”

千亿市值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02338.HK,以下简称“潍柴动力”)正式换帅。

8月12日晚间,潍柴动力发布公告称,因年龄原因,谭旭光辞任潍柴动力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战略发展及投资委员会主席等多项职务。辞职后,谭旭光将不在公司任职。

截至公告披露日,谭旭光持有潍柴动力股份约5884.26万股,所持股份价值约7亿元。

在中国商用车领域,谭旭光以大胆开拓、敢为人先的作风在业内广为人知,人送外号“谭大胆”。2022年,谭旭光在一次演讲中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们公司现在最缺的就是这种敢闯敢试的人,传统制造业就没有这个生态”,“只要不触摸红线、不违法、不乱冒险,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疯子精神能创造奇迹,理性的人创造不了奇迹”。这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关注。

谭旭光的职业生涯始于1977年,从潍坊柴油机厂起步。1998年,谭旭光正式掌舵潍柴动力。彼时,潍柴动力账面亏损3亿元,内外负债超3亿元,账上现金仅剩8万元,超万名职工已半年没发工资,企业濒临破产边缘。

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谭旭光选择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缩减各项不必要的差旅或接待费用、取消部分国企福利、精简人员等措施。在老牌国企内进行大改革的谭旭光遭受到不少非议,在改革措施下,3年时间里,潍柴动力在职员工数量由1.36万人减至8000人,降幅41%。减员的同时,企业员工同步实行的降薪策略也引发员工不满。除此之外,砸毁超百台残次品、大胆提拔年轻干部等事件也让谭旭光在业内显得“独树一帜”。

在一系列的组合拳出招后,1999年,潍柴动力实现扭亏为盈;2000年,潍柴动力还清债务。最为关键的2004年,潍柴动力实现港股上市,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年收入破百亿元。至此,潍柴动力发展步入稳健的正轨。

上市至今20年,潍柴动力市值增长超20倍,已突破千亿元;营业收入增长33倍,归母净利润增长16倍;20年累计分红超过280亿元;员工年平均收入增长9.3倍。今年一季度,潍柴动力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40%。潍柴动力2024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或超预期,预计实现净利润54.60亿元至62.40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

2018年,谭旭光接任中国重汽董事长,效仿潍柴动力的经验,在集团内部实行改革,斩断重汽在房地产领域的业务,专注主业。2018年至今,中国重汽市占率由6.5%提升到24%,出口收入占比超50%。今年一季度,中国重汽实现归母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22.63%。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汽车行业出现了大变革。但谭旭光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曾表示:“新能源乘用车将会出现一次灾难性的产能过剩。”他还认为新能源无法取代柴油机,未来商用车的新能源过渡是从小到大,城市运输的轻卡更适合推广新能源。而无人驾驶乃至辅助驾驶实现的背景在于服务特定场景。

在谭旭光卸任后,潍柴动力老将马常海成为潍柴动力新任董事长、战略发展及投资委员会主席、法定代表人。马常海于1997年加入潍坊柴油机厂,历任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合规总监,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监事等职。王志坚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兼任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尽管营收、利润上涨,但潍柴动力和中国重汽的股价并没有同步上涨。7月,潍柴动力月内股价跌幅达14%。7月29日,中国重汽港股盘中跌幅超8%。

一方面,市场对于谭旭光离任的消息出现担忧情绪,聚焦重点仍是相关企业后续盈利问题。另一方面,重卡市场需求疲软也对企业股价出现影响。花旗银行预测,中国重汽三季度销售表现可能继续低迷。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国重卡市场销售各类车型约5.9万辆(开票统计口径,包含出口和新能源车辆),环比下降17%,同比下降4%,比上年同期减少约2000辆;今年1~7月,国内重卡市场累计销量56.35万辆,同比增长2%,较上年同期净增1.4万辆,累计增速较1~6月进一步缩窄。

某证券分析师表示,在低运价、低需求、高库存的市场环境下,重卡行业价格战将一直持续到下半年。上半年重卡行业的库存压力较大,三季度重卡企业和经销商聚焦的重心仍是“去库存”。同时,近两个月来,重卡出口也出现同比下滑,7月重卡出口降幅约7%,需引起重视。

目前,天然气重卡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前景。截至今年5月,在重卡牵引车市场,天然气发动机占比已达到70%。而潍柴动力的重心也转移至天然气发动机,该公司累计销售超64万台天然气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近70%。

8月13日,潍柴动力A股收盘报12.95元,增幅2.45%。中国重汽A股收盘报14.85元,微跌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