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对军用量子技术投资数十亿美元 为何美国老神在在?
中国大陆的墨子号通讯卫星,称号绝对无法破解,但美国的专家认为,量子讯号很容易被破坏,不是好的军用通讯技术。(图/新华社)
几年以前,量子技术被各国高度重视,包括量子雷达、量子加密通讯、量子电脑等等,又以中国大陆对量子技术最关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是全球第1具量子通讯卫星,从此可见一般。但是美国却没有在该领域急起直追,反而不予理会,这是为什么?
防卫快报(Breaking Defense)报导,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调查「最有影响力的已发表学术成果」,发现中国大陆在量子科学的4个方面中有三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美国米契尔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的潘尼(Heather Penney)研究员,她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中国大陆在的量子技术的专利数量,是美国的两倍,他们的研究投资也比美国更多。」
潘尼的报告称「中共政府在量子领域的投资预算可能是美国的3倍多,根据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数据显示,大陆在量子领域的投资额超过150亿美元,而美国只有37亿美元。」
不过,在同一份报告,她又说也许北京只投资了40亿美,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为何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这是因为中共政府的预算案是不透明的。兰德公司量子竞赛专家爱德华•帕克(Edward Parker)写道:「这种资金相互矛盾的报告,在中国大陆并不罕见。中共政府经常宣布雄心勃勃(且往往高度政治化)的开发目标,但这些目标之后并未实现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外界很难确定大陆在某一科研领域的支出总额,是更高还是更低。」
但北京方面模糊的预算,只是量子竞赛中不确定问题的开始,这有点像著名的「薛丁格的猫死活问题」,这也反映了华盛顿与北京对于「量子技术」的预测,北京认为它很重要,正在积极开发;但是华盛顿则认为北京的赌注,是注定失败的。
帕克表示,以「量子雷达」为例,一些中国大陆消息人士将其吹捧为「对抗美国隐形飞机的新兴武器」。在大陆官媒的科学节中,也称量子雷达具有「抗干扰、反隐身能力」,甚至在航展周边的行销摊位也是如此说。
普通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从飞机上反射无线电波,并根据反射的回波,计算目标物的位置;而俗称雷达隐身的技术,则是利用特定外型与吸波材料,吸收或散射这些无线电波的强度与方向,这样敌方雷达就无法接收到足够的反射波,也就不易判断飞机的位置。
至于量子雷达,在理论上它可以侦测到极微弱的反射,因为它的灵敏度要高得多。
潘尼和帕克解释说,具体来说,量子雷达利用了「亚原子粒子对」,具有「可纠缠」的特性。技术上,感测器先产生一堆纠缠粒子,并发送每对粒子中的一个到环境中,担任雷达波的角色。但同时在雷达站却保留另一个作为参考。当搜索粒子击中空中目标并反弹时,雷达站更容易找到微弱的反射,因为有参考粒子可供比较。
但是,许多美国专家认为,这个想法近乎狂想,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前战斗机飞行员潘尼在她的简报会上说:「没有令人满意的方法来储存该参考粒子,或者在不打破它们纠缠的情况下,检查它们的状态,即使可以,也不清楚这个技术,如何变成军事上有用的目标跟踪。」
「美国军事界已达成共识,认定量子雷达不切实际,没有必要进行投资。」
当然,美国的判断也可能出错,不仅是中国大陆在押注量子雷达,法国、加拿大和奥地利的西方研究人员,也声称量子雷达取得了有希望的结果,其中一项研究声称,它比传统雷达效能提高了20%。
哈德逊研究所量子联盟计划主任赫尔曼(Arthur Herman)指出,「百分之二十的改进听起来并不是一个突破,」但正如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氢弹之父)常说的那样:如果物理学有效,相关技术就会随之而来。」
泰勒的格言是有道理的。但有时,就像美国冷战早期提出的「核动力飞机」和核动力吉普车」一样,技术上可行的东西,在军事上并不总是可行的。下一个是量子科学领域的另一个重大赌注「量子加密技术」。
虽然量子科学的起源,就是鼎鼎大名的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但他本人完全不相信量子纠缠,他形容为「远距离的幽灵行为」。他认为量子对出现纠缠,并且无论它们相距多远,都能瞬间知道对方的情况,是不可能的。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后半生都想在破解这个谜,称为大统一场理论。
但是爱因斯坦没有能解开,而且量子纠缠也确实存在。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实验证明「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的科学家。而早在2017年,中国大陆的「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升空,首次利用纠缠粒子,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发送讯息,这项成就举世瞩目。此后,中国大陆发射了第2颗此类卫星并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立起一条量子加密金钥,称为QKD。
「QKD」在理论上,是无法被第三方破解的,可以达到最佳的机密传输。这是因为,用于保护每个讯息的「量子金钥」是亚原子粒子,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以至于仅仅测量一个粒子,就会改变其状态,也就无法读取。
这对于安全来说非常有用,但对于通讯双方来说却都不太好。 这就好比有人随机更改了电子邮件中的每个字母:读者会知道出了问题,但不知道原文所说的内容。敌人可能无法读取你的 QKD 加密讯息,但他们也可以轻松阻止你读取它们。,你无法收到,敌人破坏通讯的目的也成功了。
帕克说:「QKD 非常脆弱,因此很难窃听 QKD 讯号,但是,很容易干扰它。例如,墨子号卫星只能在无月的夜晚工作,因为月光(更不用说阳光)会淹没讯号。现在想像一下,一个大国的电子战部队,干扰这种讯息有是多么容易。」
事实上,美国国家安全局在 2020 年发布了一份公开说法,警告不要把QKD用在军事或情报目的。美国国家安全局不仅提到了它很容易干扰的问题,还提到了其他安全漏洞,以及需要专用硬体,本身也是巨大费用。
因此,美国政府网路安全方法,不是建立全新的QKD,而是使用新的、更强大的加密演算法升级现有软体,业界称为「后量子密码学」( PQC )。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中曾根 (Paul Nakasone) 将军说:「我们正在与NIST合作开发新的密钥、代码和密码学,以确保我们的国家免受量子骇客 的侵害。」
帕克说,像大陆这样的专制体制来说,大型计划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正是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工作,而不需要管投资的回报如何。它们是官僚帝国建设和宣传的机会,有时不会乎更小、更实际的项目。
帕克说,「北京很自豪他们铺设了数千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并发射了两颗不同的量子卫星,这是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但是它的作用有多少,北京不会告诉你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