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亚勤院士加入亚太人工智能学会!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会士、CAAI会士、清华大学教授张亚勤院士加入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以下简称AAIA)。

职业生涯

1978年,年仅12岁的张亚勤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当届中国年纪最小的大学生,张亚勤曾向《西雅图时报》表示,人生志愿是成为一名科学家,牛顿是他的偶像。“那时候最热门的科目是物理,最大的名人是一个数学家。”张亚勤追随父亲,选择学习电子工程。7年之后,他从中科大电子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一个人去往更远的美国。

1989年,23岁的张亚勤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深造。1999年1月,回国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出任该院首席科学家。2000年8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2006年-2014年9月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负责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2014年9月,正式加入百度,任总裁。2019年10月,张亚勤院士从百度公司退休,受聘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开始在清华大学正式开启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公益事业的新征程。

主要贡献

张亚勤院士拥有60项美国专利,数十项技术创新成为国际标准,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11本专著。他是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企业家。

张亚勤院士发明的多项图像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被国际标准采用,广泛地应用于高清电视、互联网视频、多媒体检索、移动视频、和图像数据库领域。他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未来交通指导委员会”唯一来自中国的委员,并担任全球最大技术开放平台Apollo联盟理事长。他也是联合国计划发展总署(UNDP)企业董事会董事。

张亚勤院士在国际上获得过诸多专业奖项和荣誉,1997年他被授予IEEE院士,成为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2017年荣膺澳洲国家工程院(ATSE)院士,也是该年度授予的唯一外籍院士;2019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当年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当选的唯一的华人科学家。2020年,入选世界前 1000 顶级计算机科学家名单。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张亚勤院士是香港科技大学名誉院士,他同时在悉尼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担任校董、荣誉或客座教授和同济大学校董,并在5家高科技公司担任董事。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sia-Pacif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于202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是由全球1063位院士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组织。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的会士来自于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以及来自于谷歌、微软、IBM、阿里巴巴、华为、京东等高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世界顶级科学家。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会士包括各国院士(如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等)、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国际人工智能促进会会士(AAAI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IAPR Fellow)等。

经过对全球主流人工智能学会官网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与同级别的国际人工智能组织相比,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的院士数量和质量都遥遥领先。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基础教育分会是以世界级组织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为依托的社会性组织。亚太人工智能学会基础教育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汇聚全球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等优质人才资源,秉持“普及AI教育,链接世界精英”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世界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普及,链接教育界、产业界和金融界,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三界深度融合。分会以亚太人工智能学会的顶级院士资源为优势,为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学者、企业家、科技从业者、教育工作者、个体等提供精准服务,为行业内教育培训与认证,项目开发,新工科建设(高校合作、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等)、咨询与市场推广、研学与游学、科技竞赛等综合性服务赋能,积极发展行业会员,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人工智能学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