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回村养老 设施、服务不足成农村养老困境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图/CFP)

文/中央社台北12日电

中国人口老龄化步入加速阶段,许多到城镇打工的老年人应难以负担县城养老院的花费,选择回乡养老,但农村养老服务尚未健全且服务品质不高、农村养老的老年人经济来源未受保障,使得农村养老困境难以有效解决。

据法治日报12日报导,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阶段,农村养老困境日益明显,包括农村养老的经济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主体欠缺、服务品质不高,农村老年人健康支撑资源有限等问题。

今年58岁的安徽含山县人金枝,目前在北京从事家政工作,没有回村养老,除了是想再多工作几年存养老金,另一方面也考量到村里的医疗水准不高,又没有敬老院,担心回村养老反而不能得到更好照顾。

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生活在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23.8%。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2024)」(以下简称「农村绿皮书」),研究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空巢化趋势正在加剧,近半数的农村老年人没有与中青年家庭成员共同居住,这群「空巢老人」只能靠自己或配偶照料生活起居。

「农村绿皮书」课题组研究发现,农村养老的经济未受保障,除了农村老年人自身收入减少且来自子女的经济支持有限等因素影响外,最主要是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不高,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

课题组分析,一方面是财政给予的基础养老金水准太低;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参保意识不强、缴费档次低。

同时,农村养老服务主体欠缺,服务质量不高,也是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据「农村绿皮书」研究显示,公共财政在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包括养老机构数量与设施欠缺及养老机构服务品质不高、内容单一、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等问题,难以满足多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

河南农业大学政策法规办公室副主任、教授张帅梁表示,政府要承担政策制定和资源供给的主要角色,统筹使用一般预算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并利用福利院、养老院等资源,推行「一院两区」改造,即在一所养老院、福利院内建设特困供养服务区和社会养老服务区,以提升基层养老机构自身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昊则认为,提高农村老年居民收入水平,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建议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基础养老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