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旗下机构发布《全国公众科技创新认知度调查报告》 超九成受访者认为教育制度需进行深度改革
每经北京9月7日电(记者 杨煜)公众如何看待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创新主体的贡献和科技创新的前景?9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发布《全国公众科技创新认知度调查报告》,并就报告举办专家研讨会,揭示了公众对科技创新的态度和认知,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报告显示,对于不同创新主体的贡献,公众对科研院所、民营企业、高等院校及政府在科研创新方面所做贡献认可度较高,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创新评分相对较低。在对企业的创新成果评价中,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与创新贡献也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徐翔教授指出,民营企业处于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之中,因而更具创新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充分肯定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对于科技创新的贡献,弘扬企业家精神,加速国家科技创新步伐,引领发展新动能。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调查显示,在公众心目中,“创新人才流失和短缺”以及“国内创新环境和生态不够完善”,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怎样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是公众最为认可的三个关键着力点,且大幅领先其他因素。
具体举措中,最受公众认可的是教育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际交流。96.31%的受访者认为国家需要对教育制度进行深度改革,以更适应创新人才培养;96.2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要建设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传统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的最大特色是尊重市场和科技发展规律;96.15%的受访者认为虽然中国科技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需向外部学习,要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交流。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尹西明表示,科技创新既需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也需要有力主体和有容社会。要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通过有容社会的支持,培育有力主体,激活有效市场,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