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汽油研发成功,每升成本不到3块!为啥国家迟迟不推广?
前言
油价又上涨了!4月16日,我们国内又迎来新一轮油价调整,92号汽油已经步入了“8元时代”,平均价格涨至8.3元/升,95号汽油直接逼近9元/升。
出行成本的增加,这对于燃油车车主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但早在2017年的时候,我国科学家就已经攻克了“人造汽油”的技术,每吨成本仅要4300元左右,算下来一升还不到3块。
技术在手,成本又低,可为何几年过去了,如今迟迟不见推广?背后有何原因?
三大好处
加油站里的汽油,都是从天然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现有石油,才有汽油,可我国并不是石油大国,所以想要汽油,还得大量进口石油原油。
“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大家都知道卡塔尔、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吧,他们的石油最为丰富,靠卖原油他们成为了国际上十分富裕的国家。
2023年,我国实际消耗的石油总量约为72648.8万吨,其中有56399万吨依靠进口,对外依赖度高达77.63%。
如果能解决人造汽油技术的问题,就会大量减少我国对石油原油的依赖,长远来看,对我国是十分有利的。
天然汽油是从原油当中提炼而来,在汽车行驶中,天然汽油是会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加碳排放,助长全球气候变暖。
但人造汽油则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而来,本就是对二氧化碳的再利用,每生产一吨的人造汽油就要消耗掉4.3吨的二氧化碳。
与此同时,在汽车行驶中,使用人造汽油,汽车不但不会排放尾气,还能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循环二次利用,堪称“洁净能源”,这也是人造汽油的一大优势。
另一个优势就是价格了,上面提到,人工合成的汽油一段成本才4300元,每升成本不到3元,即便通过加价销售到车主这里,也会比天然汽油要便宜。
最重要的是,人造汽油不仅便宜,利用率还高,由于液体杂质少,流动性强,品质高,对车的磨损也小。
节约成本不说,还环保,对车好,这简直就是燃油车车主的“梦中情油”,可为何这么好一项“造福社会”的技术,迟迟得不到推广应用呢?
技术更新
最早,人造汽油的技术是一个英国科学家突破的,2011年,他研制出一种“液态氢化物”,一经燃烧,主要产生水,以及很少量的二氧化碳。
如果应用到汽车上,那就是清洁能源,而且成本低至2.8元每升,是很理想的一种汽油能源。
但直到现在这个技术还没有被应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液态氢化物里,主要物质氢稳定性太差,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爆炸。
危险性非常高,对运输储存来说,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弊大于利,所以,这位外国科学家的技术就此被搁浅。
但到了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二氧化碳中加氢,得到了升级版本的“人造汽油”,完美解决了运输中“易燃易爆炸”的难题。
这份科研成果,还登上了国际科研杂志,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人多人的广泛讨论。
既然运输和储存难点被攻破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距离“量产人工汽油”不远了?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无奈,因为这项技术,又制造其他量产难点,而且还不止一个,三大问题不解决,人造汽油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成为现实。
究竟是什么难题,7年过去了,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量产难题
据了解,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人造汽油,每生产一吨油消耗掉4.3吨的二氧化碳和0.6吨的氢气。
想要量产,第一步就是原料收集,有了足够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我们才能看到量产的希望,难就难在二氧化碳的收集和氢气的分解上。
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的一呼一吸,植被的燃烧,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等,都是其主要来源,想要对其进行利用,就要有效的收集并储存下来。
捕获二氧化碳,还是一个很新的科技领域,我国虽然目前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也有实验投产基地,但后续封存和提纯等,还有着不小的技术难度。
最主要的原料收集不来,储存难,就把人造石油堵在了出发点这里,另一原料氢气的来源,也不容易。
制氢技术我们国家掌握的还是十分先进的,原来是淡水制氢,可水资源宝贵,我国又研发了海水制氢,发展还算顺利,目前在我国海域,已经投建了不少制氢设备。
但是仔细想一下,二氧化碳主要在内陆,而氢气又诞生在海上,想要两种气体结合,还有一个运输环节,不管选择哪一样运输都比较困难。
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是第一座大山,后续运输就是紧接着的第二座大山。
还有第三座大山,那就是用电,如果前边的问题都解决了,所有的设备都生产出来了,可以顺利投入使用,接下来就是用电驱动设备人工合成汽油。
据了解,合成过程十分复杂,设备用电量很大,电能利用率只有16%,电耗非常高,十分不划算。
同样是100度的电,如果用在新能源汽车上,利用率就能提高到77%,一大半都能用于驱动汽车上。
我国是用电量大国,去年我国发电量为80732亿千瓦时,但用电量却是83678亿千瓦时,本身电就不够用,还要如此“浪费”在合成汽油上很不划算。
这样还不如直接给新能源车加电,所以怎么看,都是发展新能源比较划算,有了新能源这条出路之后,人造汽油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了。
一辆燃油车加满油,一般都能跑五六百公里,但新能源续航,普遍都低于这个公里数,随着电池亏损,续航也不断下降,很多喜欢燃油车的人,不喜欢不看好新能源,但这是目前降低碳排的优选择之一。
很多国家都陆续走上了发展新能源的道路,目前,中国新能源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相信未来,更多的技术难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