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怎样看待世界?北京清华智库发布首份国际安全观报告
什么是中国无滤镜的样子?北京清华智库发布首分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报告。(澎湃新闻)
什么是中国无滤镜的样子?北京清华智库发布首分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报告。(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24日报导,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中国人怎样看待世界?中国将如何使用自己日渐强大的国家力量?围绕相关问题,北京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24日发布首分《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民意调查报告,以期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民调呈现出的是一个乐观、自信、进取的中国人形象。」希望借此向世界呈现中国「无滤镜的样子」,减少中外对话中的「资讯赤字」。
具体而言,这份民调主要展示了八个主要发现:受访中国民众高度关注国际安全问题;对国际安全的整体状况比较乐观;对中国的国际安全处境比较乐观;对全球化和国际合作持相当积极的态度;最关注传染病、领土与大国关系;对中国的全球影响⼒高度自信;希望中国采取更加积极进取的外交姿态;最关注美国的影响,对俄罗斯好感度最高。
基于在民调中的发现,CISS进一步总结概括以下核心资讯——中国民众对当前国际安全状况以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看法都颇为乐观;对全球化高度支持;主张中国外交姿态应当积极进取。同时,随着年龄和学历层次上升,受访者的态度变得更为谨慎或复杂。
澎湃新闻报导,「中国对外传播的关键是让世界准确地认识中国。」谈及开展此次民调的初衷,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表示,过去长期以来,对外传播的中国声音,一方面量还不够;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对外传播中往往都带着一层「滤镜」,即中国的对外传播中可能不自觉地会带有「美化」的滤镜,而西方在传播中国形象时则可能会带着扭曲或者误读的滤镜。
达巍指出,本次民调希望以较为科学、严谨的方式,既不去美化,更不刻意扭曲,试图准确呈现中国人原原本本的样子,或者说是「无滤镜的样子」。
基于此次民调结果,达巍分析,「民调呈现出的是一个乐观、自信、进取的中国人形象。」他进一步阐释道,尽管置身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访的)中国民众对世界还是充满乐观情绪,对全球化仍然持正面看法,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也没有那么悲观,这一结果值得认真思考。
应当如何理解民调结果展现出的「乐观性」?在达巍看来,中国民众有一种乐观的惯性,或者说是一种「乐观储蓄」,这是由于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享受了和平发展红利,因此中国民众对双边关系、世界安全、全球化发展仍较为乐观。
不过,达巍也提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民调数据。例如,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或者年龄偏大的人群,对国际安全形势的看法可能会越悲观。实际上,民众的收入水准、国际交往经验以及日常资讯来源也都是影响其「世界观」的重要变数。
「民调结果只是对民众意见的一种呈现。调研团队并不一定赞同这些意见,也不一定认为这些意见一定是符合国际安全现实的,或者一定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达巍表示。
「民调的重要性在于让观察者、研究者和决策者知道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民众的世界观、安全观。但是一个国家内外政策不能完全按照民意去制定,专业人员的观点至少与普通民众的意见同等重要,政策不能被民调牵着鼻子走。」达巍指出。
报告发现,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当今世界是「安全」的,近四成受访者认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中,中国是「安全」的;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影响程度最大,但也有近五成的受访民众认为中美关系未来会改善;约八成受访者认为乌克兰危机的主要责任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受访者普遍强调,俄乌冲突中最应重视的问题是对平民生活的影响;而相较于美国和日本,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的好感度最高。
《「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民意调查报告(2023)》简介指出,世界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国际秩序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重大的变化,而中国在这些变化中无疑处于「风口浪尖」。中国之外的世界注视着中国,有人带着好奇与期待,有人则充满疑问或者焦虑。
北京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致力于通过研究阐释和传播中国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2022年11月,CISS围绕「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这一议题组织了民意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民众对当前的国际安全状况以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看法都颇为乐观,对全球化高度支持,主张中国外交姿态应当积极进取。同时,随着年龄和学历层次上升,受访者的态度则变得更为谨慎或复杂。
关于开展此次调查的方法,CISS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中国大陆公民,在99%的信心水准、2.5%的信心区间下,共需2662个样本。调查过程中,根据第七次大陆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按照性别、年龄、城乡、地区控制样本比例。最后,实际回收样本2661个,其中男性样本1331个,女性样本1330个;18-44岁样本1543个,45-60岁样本932个,60岁以上样本18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