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构建超越经典电脑量子模拟器 《自然》期刊高度评价
图为费米子哈伯德量子模拟器示意图。红色和蓝色的小球分别代表自旋相反的原子在三维空间交错排列,形成了反铁磁晶体。(图/澎湃新闻)
经过十多年科研攻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成功构建了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以超越经典计算机的模拟能力首次验证了该体系中的反铁磁相变,朝向获得该模型低温相图、理解高温超导机理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也全新打开了构建专用量子模拟机的大门。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澎湃新闻》报导,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晶格中电子运动规律的最简化模型,被认为是有希望解释高温超导机理这一困扰物理学界近40年难题的核心物理模型。一旦理解其物理机制,就能够规模化地设计、生产和应用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在电力传输、医学、超级电脑等领域产生变革性影响。
潘建伟院士指出,量子计算为求解若干经典电脑难以胜任的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国际学术界为量子电脑的发展设定了3个阶段:
一是对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超越经典超级电脑,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随着美国谷歌公司「悬铃木」以及中国科大「九章」系列、「祖冲之号」系列量子电脑原型机的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已达到;二是实现专用量子模拟机以求解诸如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这一类重要科学问题,这是当前的主要研究目标;三是在量子纠错的辅助下实现通用容错量子电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宇翱教授介绍,反铁磁相变指的是当系统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材料突然从顺磁性状态(材料中电子的自旋方向无序排列)转变为电子自旋有序排列反铁磁状态。构建量子模拟器验证包括掺杂条件下的反铁磁相变,是实现能够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专用量子模拟机的第一步,也是获得该模型低温相图的重要基础。
报导说,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将盒型光势阱和平顶光晶格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空间均匀的费米子哈伯德体系的绝热制备,接观察到了反铁磁相变的确凿证据,从而首次验证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包括掺杂条件下的反铁磁相变。
这一科研成果推进了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理解,为进一步求解该模型、获取其低温相图奠定了基础,也首次展现了量子模拟在解决经典电脑无法胜任的重要科学问题上的巨大优势。《自然》杂志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工作「有望成为现代科技的里程碑和重大突破」,「标志着该领域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