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市场 16日启动

大陆全国交易市场档案

中国全国碳交易市场计划在7月16日正式启动,初期虽仅限2,000多家重点发电企业依据配额进行交易,但对于中国绿色低碳发展不仅跨出重要的一步,这也是中国达成「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必经之路。

财经网路透报导,两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全国碳市场16日将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开市启动仪式,随后开始进行第一批交易。

测算,首批纳入交易企业的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代表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就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交易市场。

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英民14日也在国新办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自2011年10月起,陆续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七个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至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上路,历经近十年,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赵英民表示,全国碳市场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极具意义。一是推动高排放行业达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二是为碳减排订出市场价格,将资金引导至绿色低碳技术与行业。三是促进增加林业碳汇,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四是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投融资管道

证券时报报导,全国碳市场成立首年只有发电行业参与,但预计未来1~3年内,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高耗能行业都将被纳入,但其他机构个人暂不能参与全国碳市场。初期碳交易市场仍以碳排配额现货交易为主,碳债券、碳期权、碳质押等衍生性产品仍属于地区试点阶段

至于外界关注的碳价,赵英民称,从过去几年的运行情况看,七个试点省的加权平均碳价在人民币(下同)40元左右。未来也会考虑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的碳价。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总工程师齐康表示,根据规定,碳交易涨跌幅限制为10%,但由于初期交易没有投资机构参与,预期不会触及涨跌幅上限。

齐康表示,2,200多家电力企业碳配额是40亿吨,根据配额设计,每家企业最多只需在市场上购买20%的配额,再按照中位数估算,可供市场交易的碳配额也就3、4亿吨,以每公吨40元来看,可供交易的规模也就160亿元,初期交易规模仍属小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