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新观察】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不是简单相加
日前召开的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透露,“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数超1.5万个,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有力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5G与工业互联网可谓天作之合。5G具有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覆盖和大连接等特点,非常适配工业互联网。其中,低时延是5G与工业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关键优势之一。在工业控制场景中,一些关键操作对时延要求极高。例如,在工业机器人进行高精度焊接、装配等工作时,时延低至1毫秒,就意味着机器人能对控制指令作出实时响应,从而支撑高精度作业。此外,高速率决定了大量工业数据的传输速度,大连接能满足海量工业设备的连接需求。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有效赋能产业链上下游。5G+工业互联网实现的实时传输数据,以及支持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高效协作等,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质量控制的措施,在企业已被广泛应用。不仅如此,二者融合还有效促进了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产业协同与供应链优化,从而推动产业整体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比如,通过5G网络连接的设备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快速调整生产参数,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共享数据后,5G+工业互联网打破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可视化,优化了产业链供应链管理。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不是简单相加。仍以工业机器人远程控制为例,并非有了5G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就能实现精准远程操作,还需要采用适配的控制软件,根据机器人控制周期、数据量等动态分配网络资源,才能将5G网络的高速优势发挥出来。5G和工业互联网融合仅在技术上就需要克服多个难点,如优化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稳定的5G网络信号;改造升级终端设备,适配5G网络和工业互联网;开发工业软件,在应用上实现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等等。而且,越是大规模集成应用,技术整合、数据管理等难度也越大。
融合模式要从单点局部走向整体集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初期较多采用单点示范模式,即在企业某个特定环节或设备上应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操作比较简单,但解决的问题也有限。这种应用往往独立于其他系统设备,缺乏共享和互动,无法形成全面的协同效应。整体集成意味着整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集群都部署5G+工业互联网,将显著增强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降低单个企业的运营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提升竞争力。
产品供给要从量少价高走向量多价低。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价格是绕不开的门槛。其中,5G工业模组是承载终端接入网络的关键部件。随着技术进步、生产规模扩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目前5G工业模组价格比2019年商用时已下降90%,将有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工业5G芯片、模组以及网关价格等进一步下降,有赖于加快工业级5G产品研发推广,以规模应用带动提质降本,吸引更多企业投入应用,形成良性循环。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要发挥乘数效应。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不仅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也为5G开辟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简单的加法效应到叠加倍增的乘数效应,5G+工业互联网将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释放更多新动能。 (作者:黄鑫 来源:经济日报)